《竹楼》

时间: 2025-01-04 10:04:21

老竹平分当建瓴,小楼从此擅高名。

地连云堞登临委,栏俯晴江梦寐清。

一记自能追正始,三閒谁与续咸平。

涛音日日烟中落,依约焚香读易声。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竹楼

作者: 高翥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老竹平分当建瓴,小楼从此擅高名。
地连云堞登临委,栏俯晴江梦寐清。
一记自能追正始,三闲谁与续咸平。
涛音日日烟中落,依约焚香读易声。

白话文翻译:

老竹平整地分开,仿佛是要建起高楼;
小楼从此声名远扬。
地面与云堞相连,登高时让人心旷神怡,
栏杆俯视晴朗的江面,梦中也显得清晰。
我一人就能追忆起正始时代,
三位闲云野鹤又有谁能续写咸平的诗篇?
涛声日日在烟雾中落下,
依稀仿佛焚香时读《易经》的声音。

注释:

  • 老竹: 指年长的竹子,象征坚韧和稳重。
  • 建瓴: 指建筑高楼的基础。
  • 云堞: 云雾缭绕的楼台,这里指高处的景观。
  • 梦寐清: 形容梦中清晰,如同现实中看到的美景。
  • 正始: 指三国时期的正始年间,代表着文人雅士的高尚追求。
  • 咸平: 指唐代的咸平年间,象征着太平盛世的美好时代。
  • 涛音: 指江水拍打岸边的声音。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高翥,字宗明,号紫阳,南宋诗人,以山水诗闻名。其诗风清新脱俗,情景交融,常以自然景象抒发个人情感。
  •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高翥居住于竹楼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与对诗歌理想的追求。在当时,文人隐居山水之间,追求清雅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竹楼》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美的诗作,诗中通过描写竹楼与周围景色,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恬静与高雅。首句“老竹平分当建瓴”以竹子为引子,表现出自然的力量与稳定,接着“小楼从此擅高名”则暗示了诗人对竹楼的喜爱与自豪,似乎竹楼不仅仅是一处栖息之地,更是诗人理想生活的象征。

后面几句描述了竹楼的景观,“地连云堞登临委,栏俯晴江梦寐清”,通过优美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涛音日日烟中落”来描绘声音的细腻与环境的和谐,仿佛在诉说着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宋代文人独特的隐逸情怀,令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老竹平分当建瓴: 竹子长得茂密而整齐,像是为高楼的建造提供了基础。
    2. 小楼从此擅高名: 这座小楼因竹子的陪伴而声名远扬。
    3. 地连云堞登临委: 大地与云层连接,登上高处令人心旷神怡。
    4. 栏俯晴江梦寐清: 站在栏杆前俯视清澈的江水,梦境般的美好。
    5. 一记自能追正始: 诗人独自一人追忆起古代正始的清雅氛围。
    6. 三闲谁与续咸平: 只有闲暇的知音才能续写咸平盛世的诗篇。
    7. 涛音日日烟中落: 江水的涛声每天都在烟雾中响起。
    8. 依约焚香读易声: 模糊中仿佛听见焚香时读《易经》的声音。
  •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竹子比作建筑的基础,暗喻自然的力量。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 竹楼、江水、涛声等意象交织,营造出和谐美丽的自然景观。
  •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隐逸生活的清雅与宁静。

意象分析:

  • 老竹: 象征坚韧与智慧,代表着诗人对自然的敬意。
  • 小楼: 代表诗人理想的栖息地,反映出文人追求的隐逸生活。
  • 晴江: 代表清澈的生活与心境,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 涛音: 象征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竹”象征什么?

      • A. 年轻
      • B. 稳重与坚韧
      • C. 脆弱
    2. 诗人追忆的“正始”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 A. 汉代
      • B. 三国时期
      • C. 唐代
    3. “栏俯晴江梦寐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忧伤
      • B. 心旷神怡
      • C. 厌倦

答案:

  1. B. 稳重与坚韧
  2. B. 三国时期
  3. B. 心旷神怡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高翥的《竹楼》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山水的自然美,前者更注重于生活的隐逸与宁静,而后者则通过鸟鸣来表达自然的生机与灵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相关学术文章和研究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