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陆务观得倅镇江还越》

时间: 2024-09-19 21:56:03

高文不试紫云楼,犹得声名动九州。

金马渐登难避世,蓬莱已近却回舟。

烧城赤口知何事,许国丹心惜未酬。

归卧镜湖聊洗眼,雨余万壑正争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陆务观得倅镇江还越
作者: 韩元吉 〔宋代〕

高文不试紫云楼,犹得声名动九州。
金马渐登难避世,蓬莱已近却回舟。
烧城赤口知何事,许国丹心惜未酬。
归卧镜湖聊洗眼,雨余万壑正争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陆务观的送别之情。虽然你并未在紫云楼中参加高文的考试,但你的声名仍然响彻九州。如今金马(指科举考试)渐渐升起,难以避开世俗的纷扰,虽然蓬莱仙境已近,但你却选择折返。对于烧城赤口的事情,我知道你心中所想,报国的赤诚之心尚未实现。归来后在镜湖边休息,雨后的万壑正奔涌而流,心中自得其乐。

注释:

  • 紫云楼: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象征考试和名声。
  • 金马:指金榜,象征功名。
  • 蓬莱:神话中的仙岛,象征理想的境界。
  • 赤口:可能指赤口之事,象征政治纷争。
  • 丹心:指忠诚的心,表达对国家的热爱。
  • 镜湖:湖泊的意象,象征宁静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元吉,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末年,因其才华和诗作受到广泛认可。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务观得知自己赴镇江任职之际,诗人借此机会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与惋惜,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陆务观的送别,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人生理想的思考。首联“高文不试紫云楼,犹得声名动九州”,从一开始便强调了即使未能参加科举,陆务观的声名依然显赫,突出了诗人对友人卓越才华的赞美。

接着“金马渐登难避世,蓬莱已近却回舟”,表现了对科举的反思,金马象征着功名,诗人感叹即使理想的蓬莱仙境已在眼前,但世俗的纷扰依然难以逃避,这种矛盾感情引发深刻的共鸣。

“烧城赤口知何事,许国丹心惜未酬”,则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最后一句“归卧镜湖聊洗眼,雨余万壑正争流”则以自然景色作结,展现了诗人从政治纷扰中抽身,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慰。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文不试紫云楼:即使未能参加科举考试,但陆务观的才华依然被人所称道。
  2. 犹得声名动九州:即便如此,他的声誉依旧响亮,足以传遍全国。
  3. 金马渐登难避世:科举的道路愈发艰难,现实的压力无法避免。
  4. 蓬莱已近却回舟:理想的境地已近在咫尺,但他却选择回归现实。
  5. 烧城赤口知何事:对社会动荡的关切与思考。
  6. 许国丹心惜未酬:对国家的忠诚心意未能得到实现的惋惜。
  7. 归卧镜湖聊洗眼:回到宁静的环境中,寻求心灵的安宁。
  8. 雨余万壑正争流: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生命的蓬勃与流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金马”与“蓬莱”将功名与理想具象化。
  • 对仗:如“归卧镜湖”与“雨余万壑”形成对比,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揭示了士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与个人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平静的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紫云楼:象征考试与名声的追求。
  2. 金马:象征功名与社会责任。
  3. 蓬莱:理想与归宿的象征。
  4. 镜湖:宁静、内心世界的象征。
  5. 万壑:自然的活力与生命的流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务观未能参加的是什么考试?
    A. 诗词考试
    B. 高文
    C. 书法比赛
    D. 论语考试

  2. 诗人用什么意象表现内心的宁静?
    A. 烧城
    B. 蓬莱
    C. 镜湖
    D. 紫云楼

  3. 诗中提到的“金马”代表什么?
    A. 财富
    B. 科举功名
    C. 朋友
    D.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探讨了回归自然、寻求内心平静的主题。

诗词对比

  • 韩元吉的《送陆务观得倅镇江还越》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但李白更显豪放,而韩元吉则显得沉稳内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韩元吉生平与作品研究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