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作湖边宅,还闻宾客过。
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
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
舍舟应转地,邻接意如何。
白话文翻译:
新建的房子在湖边,依稀还能听到客人来访的声音。
我应该开辟一条竹林小路,谁说我想躲避云间的藤萝?
官场上的序文写得不怎么样,才华和名声却都在贾谊和傅毅之上。
停船时应该转向哪里,邻里间的情意又会是如何呢?
注释:
- 新作:新建,指刚刚建成的房屋。
- 湖边宅:指湖边的住宅。
- 宾客:客人,来访的人。
- 竹径:竹林间的小路。
- 云萝:云间的藤萝,形容景色。
- 官序:指官方的序文或介绍性文字。
- 潘生:指潘岳,字安仁,著名的文学家。
- 贾傅:指贾谊和傅毅,两位有名的古代文学家。
- 舍舟:停船。
- 邻接:邻近,接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经历了安史之乱等重大历史事件,深受动荡之苦。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作品涵盖了政治、社会、人生等各个方面,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诗人因战乱和流亡生活而感受到深重的孤独与无奈。尽管身处困境,诗人依然渴望友人的来访与交流,表现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 其二》是一首描写秋日湖边生活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的开头描绘了新建的湖边住宅,给人一种新鲜的感觉,而“仍闻宾客过”则透露出诗人渴望交友的心情。诗人希望在竹林中开辟小径,与自然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宁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自谦地提到自己的文才与潘岳、贾谊的比较,展现了他对文人身份的自我反思与谦逊。在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对文学的敬仰,也反映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与自我否定。
最后两句则引发了对邻里的思考,停船后的“舍舟应转地”暗示着人际关系的微妙变化,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和对人情冷暖的观察,使整首诗更显情感的深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现实的思考,体现了杜甫诗歌的深邃与多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作湖边宅:新建的房子位于湖边,表明诗人开始新的生活。
- 还闻宾客过:即使在宁静的环境中,依然能听到客人来访的声音,暗示诗人渴望社交与交流。
- 自须开竹径:诗人主动提出开辟通向竹林的小路,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
- 谁道避云萝:反问别人为何会认为他想要躲避美好的自然景色,展现诗人的自信。
- 官序潘生拙:自谦地提到自己的文才,暗示对当时文人地位的反思。
- 才名贾傅多:对比贾谊和傅毅的才华,体现诗人的谦逊与对文学的敬仰。
- 舍舟应转地:停船后应选择什么地方,表现对生活环境的思考。
- 邻接意如何:询问邻里间的情感,体现出对人际关系的关注。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比较自己与潘岳、贾谊,表现自谦的情怀。
- 反问:用反问句式加强诗人的自信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意象:湖边、竹径、云萝等意象交织,营造出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友谊、自然的渴望与对自我价值的反思。诗人通过对湖边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体现出在动荡历史背景下的个体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湖边:象征着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
- 竹径:代表自然与和谐,人们在自然中自由往来。
- 云萝:美好景色的象征,同时也引发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新作湖边宅”指的是什么? A. 旧房子
B. 新建的房子
C. 朋友的房子
答案:B -
“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隐居生活
B. 交友与交流
C. 远离喧嚣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官序潘生拙”中的“潘生”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杜甫
B. 贾谊
C. 潘岳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事的忧虑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王维《鹿柴》: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