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佛头山下雨随风,
倒海翻江一饷中。
徙倚栏干便晴霁,
湖光渺渺夕阳红。
白话文翻译:
在佛头山下,雨水随风而来,
仿佛海水翻腾、江水暴涨,短短一会儿之间。
我倚靠栏杆,突然放晴,
湖面上微微的光影映照着夕阳的红辉。
注释:
- 佛头山: 一座山名,可能是指某个有名的佛教圣地或山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随风: 指雨水随着风的方向而落,形容雨势的狂烈。
- 倒海翻江: 比喻水势汹涌,形容雨水的急促和猛烈。
- 徙倚: 意思是移动身子靠在栏杆上,表示一种悠闲的姿态。
- 晴霁: 晴天的清新,指雨过天晴后的清爽。
- 湖光渺渺: 湖面上微弱的光线,形容湖面景色的迷离和柔和。
- 夕阳红: 夕阳的红色,象征温暖和宁静。
典故解析:
佛头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佛教圣地,强调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同时也可能暗示一种超然的心态。倒海翻江常用来形容自然力量的强大,而这一句则通过对比展示了自然的变幻莫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字子翰,号白石,出身于书香门第,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简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一个雨后晴朗的傍晚,正值诗人游览佛头山时所作,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雨后湖光山色,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开头两句,诗人用“雨随风”和“倒海翻江”的生动比喻,传达出雨势的猛烈,营造出一种气势磅礴的场景。而后两句则转为宁静,诗人在栏杆边徘徊,雨后天晴,湖面微波荡漾,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形成了美丽的景象。这种强烈的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多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整体来看,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与生动的描绘,传达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内心宁静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佛头山下雨随风” - 描述了佛头山下的降雨情景,强调雨水与风的结合,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
- “倒海翻江一饷中” - 形容雨水的猛烈,仿佛海洋与江河都被翻覆,展现出自然的壮丽景象。
- “徙倚栏干便晴霁” - 转折之处,雨后晴空,诗人倚靠栏杆,感受到雨后的清新。
- “湖光渺渺夕阳红” - 结尾部分描绘了湖面上的夕阳,象征着温暖与宁静,给人一种放松的感觉。
-
修辞手法:
- 比喻: “倒海翻江”比喻雨势的猛烈,形象生动。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意象分析:
- 雨: 代表着生命的滋润,也象征着变幻与激烈的情感。
- 佛头山: 象征着宁静与超脱,暗示诗人向往的心态。
- 湖光: 代表着平静与柔和,象征内心的安宁。
- 夕阳: 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传达出一种温暖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佛头山”是指什么? A. 一座高山
B. 一个佛教圣地
C. 一处风景名胜 -
“倒海翻江”用于形容什么? A. 雨势猛烈
B. 湖水波动
C. 风力强劲 -
诗人在雨后做了什么? A. 继续游玩
B. 倚靠栏杆欣赏美景
C. 回家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描绘山水之美,情感细腻。
- 王维《山居秋暝》: 通过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与曹勋《杂诗二十七首》: 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色,但杜甫更多关注山的高耸与壮丽,而曹勋则侧重于雨后的宁静与湖光的柔美。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收录了多位宋代诗人的代表作品,提供了丰富的背景介绍。
- 《中国古诗词鉴赏》: 系列书籍专门介绍古诗词的解析与鉴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