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泉久自得,窗户向深幽。
不复嫌村酒,何能有客愁。
夕阳烘远水,飞絮挟轻鸥。
杖屦归从晚,柴门月一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悠闲的山居生活。作者在山中居住已久,窗外风景幽静深远,内心安然自得。不再嫌弃村里的酒,何必为客人的愁苦所忧呢?夕阳照耀着远处的水面,轻盈的柳絮随风而舞,水鸟在空中飞翔。傍晚时分,诗人拄着拐杖,缓缓归家,柴门外挂着一弯新月,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注释:
- 林泉:指山林和泉水,象征自然环境。
- 自得:自己感到满足、快乐。
- 不复:不再。
- 嫌:厌恶、嫌弃。
- 村酒:指乡村的酒,简单而朴实。
- 客愁:客人心中的忧愁。
- 夕阳:傍晚的阳光。
- 烘:照耀、映照。
- 飞絮:飘荡的柳絮。
- 轻鸥:轻盈的水鸟。
- 杖屦:拄着拐杖,屦指鞋。
- 柴门:木柴做的门。
- 月一钩:新月的形状,像一钩。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表达了隐士生活的理想状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见长,其诗风清新自然,带有浓厚的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作者隐居山林期间,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纷杂世俗的超然态度,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隐逸与清净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山居杂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首联“林泉久自得,窗户向深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恬静与安宁,窗外的幽静景致令人心神宁静。接着,诗人表示不再在意乡村的酒,反映出他对物质享受的淡泊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对“客愁”的提问,显示出诗人已然忘却了世俗的烦忧,内心充满了宁静。下联“夕阳烘远水,飞絮挟轻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美丽景象,夕阳的光辉照耀着远方的水面,柳絮随风飘荡,水鸟轻盈飞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最后,诗人以“杖屦归从晚,柴门月一钩”收尾,描述了归家的情景,月光下的柴门映衬出一种温馨与宁静,再次强化了诗中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泉久自得:诗人长期隐居于山林泉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窗户向深幽:窗外的风景深邃幽静,令人感到心灵的满足。
- 不复嫌村酒:不再厌烦乡村里的酒,体现出对简单生活的接受。
- 何能有客愁:问道何必为客人的愁苦所烦恼,表达出内心的自在。
- 夕阳烘远水:夕阳的光辉照耀着远处的水面,描绘出美丽的傍晚景象。
- 飞絮挟轻鸥:春天的柳絮随风而舞,水面上飞翔的水鸟增添了生机。
- 杖屦归从晚:诗人拄着拐杖,在傍晚时分缓缓回家,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柴门月一钩:归家时看到的柴门和新月,展现出一种温馨的乡村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夕阳比作烘烤的火焰,形象生动。
- 拟人:飞絮和轻鸥被赋予了生动的动作,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
- 对仗:上下联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超然,传递出一种清新淡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林泉:象征自然与宁静。
- 夕阳: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美好。
- 飞絮:象征春天的轻盈与生机。
- 轻鸥:代表自由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柴门:象征家庭的温暖与归属感。
- 月一钩:象征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林泉久自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乡村的繁华
b) 自然的宁静
c) 人际的复杂 -
“夕阳烘远水”中,夕阳的作用是什么? a) 使水面变得模糊
b) 照耀着水面,增添美感
c) 使水变得温暖 -
诗人对村酒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不喜欢
c) 喜欢
答案:
- b) 自然的宁静
- b) 照耀着水面,增添美感
- a) 无所谓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问答》 王维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曹勋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物质的淡泊,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山水景色的细致观察与描绘。王维通过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而曹勋则是在自我感受中找到心灵的安宁,二者虽同为山水诗,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集》
- 《山水田园诗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