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海东僧
张籍 〔唐代〕
别家行万里,自说过扶馀。
学得中州语,能为外国书。
与医收海藻,持咒取龙鱼。
更问同来伴,天台几处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从他乡走了千里,自己说曾经到过扶余(地名)。我学会了中原的语言,能够为外邦写书。和医生一起采集海藻,持咒语来捕捉龙鱼。再询问同行的伙伴,天台山上有几处居所。
注释:
- 扶馀:古代地名,指的是今东北地区。
- 中州:指中原地区,古代汉族文化的发源地。
- 海藻:一种海洋植物,这里可能指代药材。
- 持咒:念咒语,可能指一种传统的捕捉方式。
- 龙鱼:传说中的神鱼,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
- 天台:指天台山,著名的道教和佛教圣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唐代诗人,字弓,号宗元,生于河南,因其诗风清新、风格多样而受到后人喜爱。他的诗作多描写社会生活,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历他乡时,表达了对他乡生活的观察和感悟。诗中既有对外界的好奇与探索,也包含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歌鉴赏:
《赠海东僧》一诗,通过诗人对他乡的游历体验,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开头“别家行万里”便体现了诗人的漂泊不定,远离故乡的孤独感。接着提到“学得中州语”,体现了诗人对外界文化的接受与融合,同时也暗示了彼时华夏文化的传播。通过“与医收海藻,持咒取龙鱼”,诗人描绘了他在异乡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同时,最后一句“更问同来伴,天台几处居”则通过对天台的提问,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归属感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透过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哲思与对归属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家行万里: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行走千里的经历,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 自说过扶馀:提到曾经到过扶余,表明了诗人的见识及经历。
- 学得中州语:学习中原的语言,显示了诗人的求知欲望和对文化的尊重。
- 能为外国书:能够为外邦写书,体现了诗人的才华与能力。
- 与医收海藻:与医生一起采集海藻,描绘了具体的生活场景。
- 持咒取龙鱼:用咒语捕捉龙鱼,反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信仰。
- 更问同来伴:询问同行者,表现出对友谊与交流的重视。
- 天台几处居:对天台居所的询问,表达了对理想归宿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学得中州语,能为外国书”,工整而富有节奏感。
- 比喻:借用“龙鱼”象征希望或理想,传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旅行经历,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东:象征着异乡的文化与生活。
- 扶馀:历史文化的象征,代表着旅行的目的地。
- 龙鱼:象征着神秘与希望,暗示着追求理想的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籍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扶馀”是指哪个地区? A. 西南地区
B. 东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
“持咒取龙鱼”中的“龙鱼”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希望
C. 友谊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张籍的《赠海东僧》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感慨,但张籍更注重于对他乡文化的观察,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