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汀州源使君》
时间: 2025-01-19 20:03: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汀州源使君
唐代:张籍
曾成赵北归朝计,
因拜王门最好官。
为郡暂辞双凤阙,
全家远过九龙滩。
山乡只有输蕉户,
水镇应多养鸭栏。
地僻寻常来客少,
刺桐花发共谁看。
白话文翻译:
曾经打算回朝做赵北的官,所以我拜入王门,得到了最好的官职。为了担任郡守,我暂时辞去了双凤阙的职务,带着全家远渡过九龙滩。乡村的山乡只有稀疏的蕉树,水镇上应该有很多养鸭的地方。这里地处偏僻,平常来访的客人很少,刺桐花开了又有谁来欣赏呢?
注释:
- 赵北:指的是北方的赵国,可能暗指曾经的官职或地位。
- 王门:指王的门庭,象征权贵或高官的家。
- 双凤阙:古代官员的象征,指高等级的官职。
- 九龙滩:具体地名,表示要越过的地方。
- 输蕉户:指的是家中有蕉树的地方,表示乡村生活的清贫。
- 刺桐花:一种花卉,常生长在南方,寓意美好而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籍,字子容,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66年,卒于公元830年。他以五言诗著称,作品多描绘乡村生活,风格清新,感情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送别汀州的源使君,表达了对他的祝福与离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中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汀州源使君》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以及对乡村生活的淡淡惆怅。诗中开篇提到“曾成赵北归朝计”,显示出诗人对官场的认识与思考,承载着对权力与地位的反思。而“因拜王门最好官”则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当时所处地位的自豪与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汀州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山乡的蕉户与水镇的鸭栏,表现了乡间的宁静与朴实。尤其“地僻寻常来客少,刺桐花发共谁看”,将离别的孤独感推向高潮,刺桐花的开放没有人来欣赏,象征着孤独的美丽与无奈。这种情感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显露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切眷恋,流露出对孤独与离别的感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成赵北归朝计:曾经计划返回北方做官,暗示对权力的渴望。
- 因拜王门最好官:因拜入权贵之家,获得了最好的官职,体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为郡暂辞双凤阙:为了担任郡守,暂时离开高官的职务,表现出对责任的担当。
- 全家远过九龙滩:带着全家远行,显示出离别的决心与牺牲。
- 山乡只有输蕉户:乡村生活的单调与贫瘠,反映了对乡村的真实刻画。
- 水镇应多养鸭栏:暗示水乡的繁荣与生机,给予乡村生活的一丝希望。
- 地僻寻常来客少:地理位置偏僻,表明人际关系的疏离。
- 刺桐花发共谁看:对美好事物无人欣赏的惋惜,表达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乡”与“水镇”,形成鲜明对比。
- 隐喻:刺桐花象征着美丽而孤独的情感。
- 排比:通过列举自然景象,增强诗歌的画面感和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乡村生活的思考,流露出对离别的孤独感与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蕉户:象征乡村生活的简单与贫穷。
- 鸭栏:代表乡村的生机与繁荣。
- 刺桐花:寓意美丽而孤独的情感,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王门”指的是什么? A. 皇宫 B. 权贵之家 C. 乡村 D. 学校
-
“刺桐花发共谁看”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 C. 愤怒 D. 疲惫
-
诗中提到的“九龙滩”是指: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 C. 一片森林 D. 一个地名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张籍的《送汀州源使君》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描绘了自然与离别,但张籍更强调乡村的孤独与无奈,而王之涣则展现了壮丽的山河与豪情壮志。两者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不同感受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