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都宫阙郁嵯峨,
忍听胡儿敕勒歌。
云隔江淮翔翠凤,
露沾荆棘没铜驼。
丹心自笑依然在,
白发将如老去何。
安得铁衣三万骑,
为君王取旧山河!
白话文翻译:
东都的宫殿高耸入云,让人难以忍受耳边传来的胡人的敕勒歌。
云雾隔着江淮,飞翔的翠凤在天际翱翔,
露水沾湿了荆棘,铜驼已被淹没。
我心中的赤诚依旧存在,
可白发渐生,老去后又能如何呢?
我如何才能获得三万铁骑,
为君王夺回失去的山河!
注释:
字词注释:
- 东都:指的是汴京(今河南开封),宋朝的都城。
- 宫阙:指宫殿、城阙,象征权力和繁华。
- 胡儿:指北方的胡人,常与中原对立。
- 敕勒歌:胡人所唱的歌,寓意外族侵扰。
- 云隔江淮:云雾遮挡了江淮之间的景色,象征遥远和隔绝。
- 翠凤:指美丽的凤凰,象征吉祥。
- 铜驼:古代指战马,象征战斗和英勇。
- 丹心:赤诚的心,表现忠贞。
- 铁衣:指盔甲,象征战斗的装备。
- 山河:指祖国的山河,表明对国家的热爱和牵挂。
典故解析:
- 铜驼:源自古代战马的传说,铜驼象征着战斗的荣耀与失落,寓意着对往昔辉煌的怀念。
- 敕勒歌:代表外敌的威胁,反映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忧虑与愤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多描绘山水风光和表达爱国情怀,尤其是在国家遭遇危机时,体现出强烈的家国情感。
创作背景:
《纵笔》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外敌入侵之际。陆游深感民族危机,因而写下此诗,表达他对恢复山河的渴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纵笔》是一首充满家国情怀和悲壮情绪的诗作。开篇以“东都宫阙郁嵯峨”描绘了汴京的繁华与高耸,显示出一幅雄伟的都城画面。然而,紧接着“忍听胡儿敕勒歌”,则将繁华与苦痛并置,诗人无法忍受外族的歌声,象征着他对国家失落的痛心。诗中“云隔江淮翔翠凤”,通过意象的对比,表现出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却因现实的残酷而愈发显得无奈。
随后“丹心自笑依然在”,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赤诚之心未曾改变的坚定态度。最后两句“安得铁衣三万骑,为君王取旧山河”,更是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渴望振兴国家、恢复旧山河的豪情壮志,展现出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表现了陆游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体现出他心中那份不屈的爱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东都宫阙郁嵯峨:描绘了东都的壮丽景象,反映了朝廷的繁华。
- 忍听胡儿敕勒歌:表达了对外敌侵扰的愤懑与不满。
- 云隔江淮翔翠凤:意象中寓意着希望与梦想,但也透露出遥不可及的无奈。
- 露沾荆棘没铜驼:通过荆棘和铜驼的意象,表现了战斗的艰辛与损失。
- 丹心自笑依然在:表明诗人心中的忠诚与坚持。
- 白发将如老去何:流露出诗人对老去的无奈与忧虑。
- 安得铁衣三万骑:渴望得到战斗的装备,表现出对恢复国家的渴求。
- 为君王取旧山河:表达为国家复兴而战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东都宫阙”与“胡儿敕勒歌”,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丹心”比作赤诚,表现忠贞不渝的情感。
- 排比:通过“安得铁衣三万骑”强调诗人的急切心情。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复兴的渴望,表现出诗人强烈的家国情怀与坚定的爱国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宫阙:象征权力与繁华,反映当时的政治中心。
- 敕勒歌:象征外族的侵扰,表现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 翠凤:象征希望与美好未来。
- 铁衣:象征战斗与保卫国家的决心。
- 山河:象征国家的完整与安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纵笔》的作者是?
- A. 杜甫
- B. 陆游
- C.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胡儿”指的是哪个民族?
- A. 汉族
- B. 胡人
- C. 藏族
-
诗中“安得铁衣三万骑”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渴望
- C. 开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陆游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 王之涣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与《纵笔》均表现了陆游对国家的深切关怀与爱国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描写,后者则更突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历史的反思。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