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行过西山至柳姑庙晚归
倚杖西山麓,褰衣古庙壖。
断云依钓浦,细雨压炊烟。
废学惭诗退,安贫觉气全。
霜天日易晚,钟鼓隔城传。
白话文翻译:
在西山脚下,我倚着拐杖,走到古老的庙宇旁。
断断续续的云彩悬在钓鱼的水边,细细的雨丝压低了炊烟。
我因学业荒废而感到羞愧,安于贫穷的我却感到气节依然完整。
霜冷的天空,日头渐渐西沉,钟声和鼓声隔着城墙传来。
注释:
- 倚杖:用手杖支撑,表示年迈或疲惫。
- 褰衣:撩起衣服,这里有轻松悠闲的意思。
- 古庙:指的是古老的庙宇,象征着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 断云:形容云彩稀疏,象征着天色的变化。
- 钓浦:钓鱼的水边,表现出自然的宁静。
- 炊烟:厨房炊事时冒出的烟,象征着生活的气息。
- 废学:指荒废学业,表明诗人对自身的自责。
- 安贫:安于贫困,表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霜天:霜降的天气,预示着秋冬的来临。
- 钟鼓:指寺庙的钟声和鼓声,象征着宗教和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此诗描绘的是诗人在西山归途中所见的景象,蕴含了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自身生计的反思。诗中提到的“柳姑庙”,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可能与当地的民俗信仰有关,表现了诗人与地方文化的连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悲壮、爱国情怀著称,作品涵盖了爱国、山水、田园等多种题材。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安贫乐道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境界。
诗歌鉴赏:
《行过西山至柳姑庙晚归》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山水诗。诗人在西山麓倚杖而立,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无常。初读此诗,给人以清新而又略显忧伤的印象,诗人与自然的融合,展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细雨与炊烟交织,形成一种温暖而又柔和的意境,传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珍视和对自我心灵的反省。
诗中“废学惭诗退,安贫觉气全”一句,深刻地揭示了陆游晚年的心境。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接受自己的贫困,保持内心的宁静与高尚。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陆游以一位老人的身份,展现出对物质世界的淡然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与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倚杖西山麓”:表明诗人已至西山之下,暗示年迈。
- “褰衣古庙壖”:在庙宇旁边,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
- “断云依钓浦”:描绘自然景象,增添诗的情趣。
- “细雨压炊烟”:细雨轻轻落下,炊烟缭绕,营造出温馨的生活画面。
- “废学惭诗退”:自责学业荒废,表明诗人内心的失落。
- “安贫觉气全”:安于贫困,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 “霜天日易晚”:描写气候变化,暗示人生的无常。
- “钟鼓隔城传”:钟声和鼓声传来,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继续。
-
修辞手法:
- 诗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如“断云依钓浦”将云彩与钓鱼者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我的反思,体现出一种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西山:象征着壮丽与宁静的自然环境。
- 古庙:承载历史与文化的象征。
- 断云:表征天候变化,隐喻人生无常。
- 细雨:象征柔和与轻愁,营造诗的氛围。
- 炊烟:象征着家庭与生活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柳姑庙”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诗人的故乡
B. 传统文化的象征
C. 自然景观 -
“安贫觉气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A. 渴望富贵
B. 安于贫困
C. 拒绝学习 -
“霜天日易晚”中的“霜天”意味着什么? A. 春天的来临
B. 冬天的寒冷
C. 秋天的宁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陆游与王维的山水诗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但陆游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内心的反思,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美景与哲理的结合。陆游的诗中带有更多的忧伤和自责,而王维的诗则有一种宁静和谐的美感。两者在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反映了中国古代诗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陆游全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