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杂兴 其一》

时间: 2025-01-19 20:06:22

山气蹙于水,水气浓于山。

二气浮空濛,朝光生其间。

峨峨初阳台,冥冥青苍天。

太虚舒妙丽,映合成澄鲜。

可娱不可即,湘帘凝晓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湖杂兴 其一
作者: 萧鸿吉 〔清代〕

山气蹙于水,水气浓于山。
二气浮空濛,朝光生其间。
峨峨初阳台,冥冥青苍天。
太虚舒妙丽,映合成澄鲜。
可娱不可即,湘帘凝晓烟。

白话文翻译:

山间的气息与水面交融,水的气息比山的气息更为浓厚。
两种气息浮在空中,清晨的光线在其中产生。
高耸的初阳台,朦胧的青苍天空。
浩瀚的虚空舒展出美丽的景象,映衬着清澈的鲜艳。
这美景令人欣赏却又无法触及,犹如湘帘上凝聚的晨雾。

注释:

字词注释:

  • :拥挤、挤压,这里形容山气与水气交融。
  • :浓厚、厚重,形容水气的丰富。
  • 浮空濛:浮在空中,朦胧不清的样子。
  • 峨峨:高耸的样子。
  • 冥冥:形容朦胧模糊的状态。
  • 太虚:宇宙、天空的广阔。
  • 舒妙丽:展现出美丽而奇妙的景象。
  • 凝晓烟:形容清晨时分的烟雾凝聚。

典故解析:

  • 湘帘:指湘江边的帘幕,寓意美丽而不可及的事物,常用来形容优美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萧鸿吉(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融入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西湖杂兴》是萧鸿吉在游览西湖时所作,受自然风光的启发,试图表达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与向往。西湖在清代是文人墨客游览的热门地点,诗人常常在此寻求灵感,寄托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西湖杂兴 其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的清晨景色,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感。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山气”和“水气”的对比,突显了西湖独特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与细致感受。接着,诗人描绘了清晨光线穿透雾气的画面,呈现出一种朦胧而又清新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梦境之中。

在“峨峨初阳台,冥冥青苍天”两句中,诗人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也让自然景致更加生动。最后两句则引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哀伤,“可娱不可即”体现了追求美好而又难以触及的情感,增添了诗的惆怅与哲思。

整首诗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艺术才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气蹙于水,水气浓于山。
    描述西湖山水交融的场景,通过对比展现气息的层次感。

  2. 二气浮空濛,朝光生其间。
    表现清晨时分,山水气息交汇,阳光透过雾气,营造出朦胧的氛围。

  3. 峨峨初阳台,冥冥青苍天。
    “初阳台”指高耸的山峰,营造了清晨的广阔感。

  4. 太虚舒妙丽,映合成澄鲜。
    形容天空的美丽与清澈,展示出自然的和谐美。

  5. 可娱不可即,湘帘凝晓烟。
    最后表达对美景的向往,却又无法触及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山气蹙于水,水气浓于山”,增强诗的音韵美。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类的情感,增添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清晨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透出一种对美好事物难以触及的惆怅,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和现实之间距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气: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力量。
  • 水气:象征柔和与变化。
  • 朝光:象征希望与新生。
  • 湘帘:象征美好而遥不可及的事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气蹙于水”的意思是: A. 山气比水气浓
    B. 山气与水气交融
    C. 水气比山气浓

  2. “可娱不可即”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B. 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C. 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比较萧鸿吉与王维在山水诗中的表现。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禅意,而萧鸿吉则表现出对美景的欣赏与感慨,情感更加直白和丰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萧鸿吉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