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连环(题载安僧舍)
作者: 王之道 〔宋代〕
流水细通何处。柳溪新雨。
清风十里送篮舆,行不尽山无数。
一簇楼台窣堵。老僧常住。
悬知俗客不曾来,门外苍苔如许。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细流不知流向何处,柳溪刚刚经历了一场细雨。清风送来竹篮,十里之外,山峦重叠,无尽的风景令人流连。远处有一簇楼台,老僧常年居住在这里。想必世俗的旅人很少光顾,门外的苍苔覆盖得如此厚重。
注释:
- 流水细通何处:细细的流水,流向何方。
- 柳溪新雨:柳树旁的小溪刚下过雨,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环境。
- 清风十里送篮舆:清风吹拂,十里外的竹篮被风送来,表现了自然的和谐。
- 行不尽山无数:行走在这样的山水之间,似乎永远都看不尽无数的山峦。
- 簇楼台窣堵:一簇建筑物的密集,透露出人烟稀少的静谧。
- 老僧常住:老僧常年住在这里,意味着这里的宁静和与世无争。
- 悬知俗客不曾来:想必世俗的客人从未到过这里。
- 门外苍苔如许:门外的青苔生长得如此茂盛,暗示着很久没有人造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以自然风光为题材,表现出禅意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与作者的隐居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有关,反映了当时士人追求清净、远离尘嚣的心态。
诗歌鉴赏:
《玉连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诗中流水、雨、柳树、山峦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诗的开头以“流水细通何处”引入,瞬间带给读者一种流动的感觉,仿佛可以听到水流的声音。接着“柳溪新雨”一句,增添了自然的生机与清新,令人感受到雨后的清新空气。
“清风十里送篮舆”描绘了自然的和谐,清风在十里之外送来竹篮,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中“行不尽山无数”则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无尽,给人一种放眼远望、心旷神怡的感觉。
接下来的描写“一簇楼台窣堵”暗示着人迹罕至的宁静,老僧的存在更是增加了诗的禅意,体现了那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门外苍苔如许”则是对前面景象的总结,苍苔的生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这里的孤寂与宁静。
整首诗意境深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然、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繁华的淡泊,是一首具有典型宋代风格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水细通何处:开篇即设问,引发读者思考,营造出一种神秘感。
- 柳溪新雨: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象,展现生机。
- 清风十里送篮舆:表现了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融洽。
- 行不尽山无数:强调自然的广袤与壮丽。
- 一簇楼台窣堵:暗示人迹罕至,增加诗的静谧感。
- 老僧常住:老僧的存在象征着一种超然的生活。
- 悬知俗客不曾来:引发对尘世的思考,强调宁静。
- 门外苍苔如许:总结前文,体现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暗示人生哲理。
- 拟人:清风、流水等被赋予生命,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清风十里送篮舆”与“行不尽山无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世俗生活的淡泊,反映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 流水: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柳溪:代表着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清风:象征着宁静与和谐。
- 楼台:暗示着人迹罕至的静谧生活。
- 苍苔:象征着孤独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柳溪新雨”所描绘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 A. 暴风雨
- B. 细雨
- C. 雪
- D. 霜
-
诗中“清风十里送篮舆”表现了什么?
- A. 人与自然的疏离
- B. 自然的和谐
- C. 人生的奔波
- D. 尘世的繁忙
-
“门外苍苔如许”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 B. 细雨
- B. 自然的和谐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 王维
- 《竹里馆》 -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中送别》:同样展现了山水之美,体现了隐逸的生活态度。
- 李白的《月下独酌》:虽表面上描绘的是孤独,但却有着不同的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