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巫州荠菜
作者: 高力士 〔唐代〕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京城里,荠菜被当作商品来买卖,而在五溪地区却没有人去采摘。尽管夷人和夏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但荠菜的气味和味道却没有改变。
注释:
- 两京:指的是长安(西京)和洛阳(东京),是唐代的两个都城。
- 斤卖:以斤为单位进行买卖,表示荠菜在两京是商品。
- 五溪:指的是五条溪流的地区,通常指地势偏远的地方,暗示这里的荠菜无人问津。
- 夷夏:夷指外族,夏指汉族。这里用来指代不同的民族或文化。
- 气味:指植物的香气和味道。
典故解析:
在古代,荠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既可以食用,也有药用价值。诗中提到的“夷夏”表明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尽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但自然的气味和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力士(约701年-762年),唐代著名的诗人,曾任宰相,因其诗词清新自然而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中国社会经济繁荣,城市化进程加快,京城的繁华与乡村的淳朴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荠菜的例子,反映了这种社会现象。
诗歌鉴赏:
《感巫州荠菜》以荠菜为题材,通过对比两京与五溪的不同,表现了诗人的感慨。诗的开头提到“两京作斤卖”,直观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商业化,而“五溪无人采”则揭示了乡村的冷清和自然的淳朴。这样的对比,反映了社会的两极分化。接着,诗人提到“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表明无论文化如何不同,荠菜的本质和味道始终如一,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暗示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生活的真实写照,又蕴含哲理,值得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京作斤卖:在京城,荠菜被当作商品以斤为单位进行交易,体现了城市的商业化。
- 五溪无人采:在五溪地区却无人去采摘,反映出乡村的宁静与自然的淳朴。
- 夷夏虽有殊:夷人和夏人文化不同,表明了民族的多样性。
- 气味都不改:无论文化如何不同,荠菜的气味和本质是相同的,强调了自然的恒久与人类的共通性。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城市与乡村的对比,强调了经济与文化的差异。
- 象征:荠菜作为自然的象征,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 简练:诗句简洁而富有力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荠菜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珍视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诗人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揭示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和情感的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荠菜:象征自然的纯朴与人类共通的情感。
- 两京:象征繁华与商业化的都市文化。
- 五溪:象征自然的宁静与传统的乡村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两京”指的是哪两个城市?
- A. 北京和上海
- B. 长安和洛阳
- C. 南京和杭州
- D. 成都和重庆
-
“五溪无人采”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 A. 农田丰收
- B. 乡村的冷清
- C. 人们忙于生计
- D. 自然的繁华
-
诗中提到的“夷夏”指代什么?
- A. 不同的植物
- B. 不同的文化
- C. 不同的人类
- D. 不同的城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比较高力士的《感巫州荠菜》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但高力士更强调繁华与乡土的对比,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恬静与内心的平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