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佛寺见如来佛像有感》

时间: 2024-12-29 16:53:17

为天入地漫相猜,万古圣凡总一骸。

孽海茫茫谁得渡,莲台闲煞佛如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大佛寺见如来佛像有感
作者: 马文炜 〔清代〕

为天入地漫相猜,
万古圣凡总一骸。
孽海茫茫谁得渡,
莲台闲煞佛如来。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天与地之间,众人无休止地猜测和揣摩,
古往今来的圣人和凡人都归于一具尸骸。
茫茫孽海中,谁能得以渡过?
莲台之上,佛陀显得悠闲自得。


注释:

字词注释:

  • 为天入地:形容人在天与地之间无所不知的猜测和疑惑。
  • 漫相猜:随意地进行猜测。
  • 万古:指古往今来。
  • 圣凡:指圣人和凡人。
  • :指尸体,象征生命的消亡。
  • 孽海:比喻罪恶的深渊或烦恼的海洋。
  • 莲台:莲花的座位,象征佛的高尚与超脱。
  • 闲煞:形容佛陀的安闲自在。

典故解析:

  • “孽海”与佛教的因果法则有关,强调人们在世间的罪过和烦恼。
  • “莲台”是佛教中佛的象征,代表清净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文炜,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他的诗风清新、雅致,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游览大佛寺时,作者在见到如来佛像的瞬间产生的感慨,反映了对人生意义和佛教哲理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游览大佛寺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信仰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为天入地漫相猜,万古圣凡总一骸”,描绘了人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与无知。人们在世俗生活中不断猜测、追求真理,却最终只能面对生命的终结与虚无。接下来的“孽海茫茫谁得渡”,则反映出对人生苦难与超脱的渴望,表达了对佛教哲理中解脱与救赎的追寻。

最后一句“莲台闲煞佛如来”,通过描绘佛陀的悠闲自得,传达出一种超然于世的宁静与智慧。整个诗篇将人生的苦恼与佛教的智慧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死和信仰的深刻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无奈与对佛法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天入地漫相猜:人们在天与地之间无尽地进行猜测,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
  • 万古圣凡总一骸:无论是圣人还是凡人,最终都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
  • 孽海茫茫谁得渡:在罪恶的海洋中,谁能找到解脱的道路?
  • 莲台闲煞佛如来:佛陀坐在洁净的莲台上,显得无比安闲,象征着超脱与智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古圣凡”和“孽海茫茫”,形成对比,引发思考。
  • 比喻:将人生的苦难比作“孽海”,形象而深刻。
  • 象征:莲台象征佛教的教义和超脱。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生的意义、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超脱的追求,展现了佛教哲理中对生命的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与地:象征宇宙的广阔与人类的渺小。
  • 圣凡:代表人类的两种状态,反映出对人性和灵魂的思考。
  • 孽海:象征人生中的罪恶与痛苦。
  • 莲台:代表佛的智慧与超脱,象征信仰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孽海”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境界
    B. 罪恶的深渊
    C. 自然的海洋
    D. 佛教的教义

  2. 诗的最后一句“莲台闲煞佛如来”表达了什么?
    A. 佛陀的忙碌
    B. 佛陀的安闲与智慧
    C. 佛教的复杂
    D. 人生的困惑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探讨了人生的苦难与孤独,与马文炜的《游大佛寺见如来佛像有感》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共鸣,均流露出对人生的沉思与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佛教哲学与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