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霅山和丹岩晚春韵》

时间: 2024-09-19 21:54:44

叠叠青山叠叠林,风松石涧自成琴。

个中迥与世尘隔,试问入山深未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叠叠青山叠叠林,
风松石涧自成琴。
个中迥与世尘隔,
试问入山深未深。

白话文翻译:

青山层叠,树林重重,
风吹松树,石涧如琴。
这里与世俗的尘埃截然不同,
我想问一下,进入山中到底深不深?

注释:

  • 叠叠:层层叠叠,形容山和林的重叠。
  • 青山:绿色的山,表现自然之美。
  • 风松:风吹动松树。
  • 石涧:石头间的溪流,潺潺流动。
  • :比喻石涧声如琴音,形容自然的和谐美。
  • 个中:其中,这里指代山中。
  • :远离,表示隔绝。
  • 尘隔:世俗的尘埃,指世俗的喧嚣与烦扰。
  • 试问:尝试询问。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而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隐逸的思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世俗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常蕴含深厚的哲理与对自然的热爱,风格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春季,诗人可能在山中游历,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歌鉴赏:

《霅山和丹岩晚春韵》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纷扰世俗的反思。开篇的“叠叠青山叠叠林”,用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山林的层次感,营造出一种深邃、宁静的氛围。接下来的“风松石涧自成琴”,则是将自然之声与音乐结合,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美在于自然的声音和景色,而非人造的喧嚣。

“个中迥与世尘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渴望,山中清幽的环境让他远离世俗的纷扰,寻求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试问入山深未深”,更是引发了对自然探寻的思考,暗示着对深处山林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整首诗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叠叠青山叠叠林:青山和树林交错重叠,营造出一种层次丰富的自然景象。
  • 风松石涧自成琴:风吹动松树,溪水流淌如琴音,形象且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的声音。
  • 个中迥与世尘隔:这里的环境与世俗生活截然不同,表达对尘世的逃避。
  • 试问入山深未深:对山中深处的探询,表现出对自然的好奇和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叠叠青山”“叠叠林”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石涧比作琴,展现自然声音的和谐美。
  • 排比:重复“叠叠”增强了诗句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自然美与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山:象征自然、宁静与超脱。
  • 松树:代表坚韧与长青,寓意长久的生命力。
  • 石涧:象征流动与变化,寓意生命的无常与自然的美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风松石涧”中,“风”指的是什么? A. 风景
    B. 风声
    C. 风吹动的动感
    答案:C

  2. “个中迥与世尘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依恋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人际关系的看重
    答案:B

  3. 诗中“试问入山深未深”意在询问什么? A. 山的高度
    B. 山的深度与探险
    C. 自然的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庐山谣》与卫宗武的《霅山和丹岩晚春韵》:两首诗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不羁,卫宗武则更加细腻与内敛,展现了不同的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