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於我已渠渠,迁乔喜得庐。
挈来三釜粟,更有一床书。
叠石境不俗,得山名岂虚。
从今来问字,门外列高车。
白话文翻译:
我已经在这里安顿下来,迁居到高处的居所,心中非常高兴。
带来了三锅的谷物,还有一床书籍。
这里的叠石环境非同一般,得到这个山名可不是空穴来风。
从今往后有求于我问学问的人,门外将会停满高车。
注释:
字词注释:
- 渠渠:指宽阔、平坦的样子。
- 迁乔:迁居到高处。
- 挈:提着、带来。
- 三釜粟:三锅的谷物,形容生活富足。
- 叠石:重叠的岩石,指自然景观。
- 问字:求教、问学问。
- 高车:指前来求教的众多车马,象征重视与尊敬。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高车”可理解为古代士人求学问的传统,反映出作者在新居后的受重视程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卫宗武是宋代的诗人,其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卫宗武迁居之际,表达了他对新居的喜悦以及对未来求学者的欢迎,反映了他重视学问和人际交往的态度。
诗歌鉴赏:
《张石山迁居》是一首描写迁居后心境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新环境的热爱和对学问的渴望。诗的开头以“於我已渠渠”引入,表现出诗人已在此地安顿且感到舒适的状态。接着,“迁乔喜得庐”则透露出对新居的满意与喜悦,暗示诗人追求更高的生活境界。
诗中提到的“三釜粟”,不仅表明了诗人生活的富足,还显示了他对物质的满足感。而“一床书”则象征着对知识的追求,表明虽然物质重要,但精神生活更为重要。
“叠石境不俗,得山名岂虚”一句,强调了新居环境的独特与价值,诗人自豪于所住之地的优雅与自然美。最后一句“从今来问字,门外列高车”则传递出诗人愿意接纳求学者的心态,显得谦和而又乐于助人。
整首诗在意境上流露出淡淡的自得与从容,展现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对知识的敬重,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於我已渠渠:我已经在这里安顿下来,感到平坦宽阔。
- 迁乔喜得庐:迁居到高处的房子,心中非常高兴。
- 挈来三釜粟:带来了三锅的谷物,生活富足。
- 更有一床书:还有一床书籍,象征知识的追求。
- 叠石境不俗:这里的重叠岩石环境非同寻常。
- 得山名岂虚:获得这个山名绝非虚名。
- 从今来问字:从今往后有人来问学问。
- 门外列高车:门外停满了前来求教的高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迁乔喜得庐”和“挈来三釜粟”形成对仗,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书籍比作精神食粮,强调学问的重要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新居的喜爱和对知识的重视,展现了他乐于助人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象征安定的居所。
- 书:象征知识和文化。
- 高车:象征求知者的尊重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挈来三釜粟”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贫困
B. 富足
C. 平常 -
“从今来问字,门外列高车”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A. 不屑一顾
B. 乐于助人
C. 孤独自闭 -
诗中提到的“叠石境不俗”是对新居环境的什么评价?
A. 一般
B. 非常好
C. 复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中生活,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诗词对比:
- 卫宗武的《张石山迁居》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欣喜,但前者更强调对知识与人际交往的重视,而后者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内心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汇集宋代诗人经典作品,了解诗词背景与风格。
- 《诗经》与《楚辞》:学习古典诗词的基础与意象。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与学习,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张石山迁居》这首诗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