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上·刘歆》

时间: 2025-01-17 10:05:16

秀国师公雄大夫,梓枝何用叹扶疏。

刘歆父子无瓜葛,何怪昌言毁仲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秀国师公雄大夫,
梓枝何用叹扶疏。
刘歆父子无瓜葛,
何怪昌言毁仲舒。

白话文翻译:

国师与大夫的风采如何辉煌,
为何要为梓树的枝叶稀疏而叹息?
刘歆与他的父亲并没有关系,
为什么要怪昌言去抨击仲舒?

注释:

字词注释:

  • 秀国师公:指的是著名的国师,可能指某位具有盛名的学者或政治家。
  • 雄大夫:指的是有才德的大夫,意指地位显赫的人物。
  • 梓枝:梓树的枝干,象征着繁荣与生机。
  • 扶疏:形容树木茂盛、枝叶繁茂。
  • 瓜葛:关系、联系。
  • 昌言:指的是流传的言论。
  • 仲舒:指的是汉代的著名学者与政治家贾谊。

典故解析:

  • 刘歆:汉代文学家、学者,因其父刘向而著名。刘歆的观点在当时引发争议。
  • 仲舒:贾谊的字。在古代文人中,仲舒以词才和政治见解闻名,常受后人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常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与批评,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士人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诗中通过历史人物刘歆与仲舒的关系,表达了对士人理想的思考与对历史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刘歆与仲舒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士人之间的关系与社会舆论的复杂性。诗篇开头提到的“国师公”和“雄大夫”,传达出一种对当时社会名士的敬仰,但接下来的“梓枝何用叹扶疏”,则表现出对繁华背后无奈的叹息,显露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刘歆与仲舒的关系被提及,表面看似无关,实际上却暗含了当时士人心态的复杂。一方面,刘歆父子虽然没有直接的瓜葛,但社会舆论却将他们联系在一起,使得历史的评价变得模糊而复杂。诗人借此探讨了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持个人的清白与声誉,以及如何面对社会的非议。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却在内容上层次丰富,深刻地反映了士人在历史舞台上的无奈与挣扎,值得反复咀嚼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秀国师公雄大夫:开篇点出尊敬的国师与大夫,暗示他们的地位和影响力。
  2. 梓枝何用叹扶疏:提出疑问,表现出对繁荣表象的质疑,暗含失落感。
  3. 刘歆父子无瓜葛:强调刘歆与他父亲并无直接关系,反映出对历史评价的主观性。
  4. 何怪昌言毁仲舒:最后一句直指社会舆论对仲舒的抨击,暗示对士人命运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秀国师公雄大夫”与“刘歆父子无瓜葛”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情感的表达,刻画出诗人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描绘,探讨了士人与社会舆论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士人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国师、公、大夫:象征权力与地位,代表士人的理想。
  • 梓枝:象征生命与繁荣,暗含失落。
  • 昌言:象征舆论与社会评价,反映出历史人物的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秀国师公”的含义是什么?

    • A. 代表平民
    • B. 指有名的国师
    • C. 指普通的士人
  2. 刘歆与仲舒的关系如何?

    • A. 亲属关系
    • B. 朋友关系
    • C. 无瓜葛
  3. 诗中“梓枝何用叹扶疏”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繁荣的赞美
    • B. 对失落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普的《咏史上·刘歆》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两首诗都涉及对历史人物的反思,但风格不同,陈普更加倾向于个人的感受,而王安石则更多表现出对历史的宏观把握。

参考资料:

  1. 《宋诗选》 - 详细收录宋代诗人的作品及背景。
  2.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对古代文学的发展及风格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