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民澒澒哭韩杨,
郡国纷纷上凤凰。
太子好儒几坐废,
王阳何用苦谈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社会动荡,民众哀痛的情景。人们因为韩光和杨震的遭遇而哭泣,地方郡国纷纷争相朝拜凤凰。太子因为过于热衷于儒学而几乎被废除,王阳则在这里苦苦争辩自己的道理又有什么用呢?
注释:
- 澒澒:形容悲哀的声音,像流水声,也有“哀伤”的意思。
- 郡国:指地方的行政区划,表示各地方。
- 凤凰:在古代,凤凰象征着吉祥与权力,可能指代某种理想或权威。
- 太子:指皇太子,未来的皇帝。
- 王阳:可能指王阳明,因其主张心学而闻名,文中提到他毫无用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作品多以咏史和抒情为主,风格多样,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历史的深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社会矛盾凸显,政治局势复杂。陈普借古代历史人物的遭遇,反映当时民众的痛苦和对政治的无奈。
诗歌鉴赏:
陈普的《咏史上·宣帝》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历史感,传达了对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深切忧虑。开头的“使民澒澒哭韩杨”直接切入主题,描绘了民众因韩光和杨震的遭遇而流泪的情景,这不仅反映了个体的悲伤,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苦难。接着“郡国纷纷上凤凰”则进一步扩展,描绘了地方政权的动荡和对上层权威的依附,显示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后两句提到太子的困境和王阳的无奈,暗示了儒学在现实政治中的无力感,体现了对学术与实际政治的关系的思考。
整首诗虽然语句简练,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意涵,透过历史的表象,揭示了政治的本质和社会的弊端。诗人用历史人物的命运,映射出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引发读者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使民澒澒哭韩杨:描绘民众因韩光和杨震的遭遇而泪流满面,传达出社会的悲痛与无奈。
- 郡国纷纷上凤凰:地方政权争相朝拜权威,暗指对政治现状的不满与依附。
- 太子好儒几坐废:太子过于沉迷儒学,导致其政治地位危机,表现了学术与权力的脱节。
- 王阳何用苦谈王:王阳(王阳明)虽然精通哲学,却在现实中无能为力,反映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手法,如“郡国纷纷”与“使民澒澒”,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使用“凤凰”象征权力与理想,深化了诗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历史的关系,展现了对政治腐败的批判和对社会苦难的同情。诗人通过古人事迹,警醒后人,思考治国理政的真正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民:代表广大人民,象征社会的基础与真实。
- 韩杨:历史人物的代表,象征无辜者的遭遇。
- 凤凰:象征权威与理想,实际政治的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使民澒澒哭韩杨”中“澒澒”最准确的意思是: A. 快乐的声音
B. 哀伤的声音
C. 激昂的声音
D. 舒缓的声音 -
诗中提到的“太子”指代的是: A. 皇后
B. 皇帝的儿子
C. 大臣
D. 乡绅 -
“王阳何用苦谈王”反映了什么主题? A. 学术与政治的紧密联系
B. 学术在现实中的无力感
C. 权力的绝对性
D. 个人奋斗的必要性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社会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
- 杜甫《春望》:描绘战乱中的人民苦难,反映历史的无情。
诗词对比:
- 陈普《咏史上·宣帝》与杜甫《春望》:两首诗都揭示了历史的悲哀与社会的困境,但陈普更侧重于对政治的思考,而杜甫则更多关注于个体的遭遇。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历史与诗歌的交融:宋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