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辞》

时间: 2025-01-19 19:58:05

我本良家子。

充选入椒庭。

不蒙女史进。

更失画师情。

蛾眉非本质。

蝉鬓改真形。

专由妾命薄。

误使君恩轻。

啼沾渭桥路。

叹别长安城。

夜依寒草宿。

朝逐转蓬征。

却望关山逈。

前瞻沙漠平。

胡风带秋月。

嘶马杂笳声。

毛裘易罗绮。

毡帐代金屏。

自知莲脸歇。

羞看菱镜明。

钗落终应弃。

髻解不须萦。

何用单于重。

讵假阏氏名。

駃騠聊强食。

筒酒未能倾。

心随故乡断。

愁逐塞云生。

汉宫如有忆。

为视旄头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却望关山逈。前瞻沙漠平。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駃騠聊强食。筒酒未能倾。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

白话文翻译:

我原本是出身良好的女子,被选入宫中。没有得到女官的推荐,更失去了画师的青睐。我的美貌并非天生,我的发型也改变了真实的模样。这都是因为我命运不济,误使君王的恩宠变得轻薄。我在渭桥路上哭泣,叹息着离开长安城。夜晚依偎在寒冷的草地上过夜,早晨随着飘动的蓬草前行。回头望向遥远的关山,向前看是平坦的沙漠。胡地的风带着秋月的寒意,马的嘶鸣混杂着笳声。毛皮大衣代替了丝绸衣裳,毡帐取代了金屏风。我自己知道美丽的容颜已经消逝,羞于看镜中的自己。发钗落下终将被抛弃,发髻解散也不需要再缠绕。何必要单于的重视,岂能假借阏氏的名号。勉强吃些粗糙的食物,筒中的酒也未能倾倒。心随着故乡的距离而断绝,忧愁随着边塞的云而生。如果汉宫中还有人记得我,就请看那旄头星吧。

注释:

  • 良家子:指出身良好的女子。
  • 椒庭:指宫廷。
  • 女史:宫中的女官。
  • 画师:指宫中的画工,负责绘制宫女画像。
  • 蛾眉:形容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
  • 蝉鬓:形容女子鬓发如蝉翼般轻薄。
  • 妾命薄:指女子自认为命运不佳。
  • 渭桥路:指长安城外的一座桥,此处指离开长安的路。
  • 转蓬征: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
  • 胡风:指北方民族的风俗。
  • 笳声: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声。
  • 毛裘:毛皮大衣。
  • 毡帐:用毛毡制成的帐篷。
  • 莲脸歇:指美丽的容颜消逝。
  • 菱镜:指镜子。
  •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
  • 阏氏:匈奴单于的正妻。
  • 駃騠: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马。
  • 旄头星:古代星宿名,此处象征边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道衡(540年-609年),字玄卿,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北齐、北周、隋三朝官员。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昭君辞》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昭君出塞的故事,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昭君辞》创作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尖锐。昭君出塞的故事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题材,反映了汉族与匈奴之间的和亲政策。薛道衡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昭君命运的同情,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

诗歌鉴赏:

《昭君辞》以昭君出塞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的内心世界和她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诗中,“我本良家子”一句,既表明了昭君的高贵出身,又暗示了她命运的突变。“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揭示了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人情冷暖。“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则生动地描绘了昭君离别时的悲伤与不舍。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

    • 解析:昭君自述出身良好,被选入宫中。
  2. 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

    • 解析:昭君未得到女官的推荐,也失去了画师的青睐。
  3. 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

    • 解析:昭君的美貌并非天生,发型也改变了真实的模样。
  4. 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

    • 解析:昭君自认为命运不佳,误使君王的恩宠变得轻薄。
  5. 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

    • 解析:昭君在渭桥路上哭泣,叹息着离开长安城。
  6. 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

    • 解析:昭君夜晚依偎在寒冷的草地上过夜,早晨随着飘动的蓬草前行。
  7. 却望关山逈。前瞻沙漠平。

    • 解析:昭君回头望向遥远的关山,向前看是平坦的沙漠。
  8. 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

    • 解析:胡地的风带着秋月的寒意,马的嘶鸣混杂着笳声。
  9. 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

    • 解析:毛皮大衣代替了丝绸衣裳,毡帐取代了金屏风。
  10. 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

    • 解析:昭君知道自己美丽的容颜已经消逝,羞于看镜中的自己。
  11. 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

    • 解析:发钗落下终将被抛弃,发髻解散也不需要再缠绕。
  12. 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

    • 解析:何必要单于的重视,岂能假借阏氏的名号。
  13. 駃騠聊强食。筒酒未能倾。

    • 解析:勉强吃些粗糙的食物,筒中的酒也未能倾倒。
  14. 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

    • 解析:心随着故乡的距离而断绝,忧愁随着边塞的云而生。
  15. 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

    • 解析:如果汉宫中还有人记得我,就请看那旄头星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蛾眉非本质”,将昭君的美貌比喻为非天生。
  • 拟人:如“心随故乡断”,将心拟人化,表达昭君对故乡的思念。
  • 对仗:如“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昭君辞》通过昭君出塞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昭君的形象既是一个具体的个体,也象征着所有在动荡时代中被迫离乡背井的人们。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昭君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蛾眉:形容女子细长而弯曲的眉毛,象征美貌。
  • 蝉鬓:形容女子鬓发如蝉翼般轻薄,象征青春。
  • 渭桥路:指长安城外的一座桥,象征离别之地。
  • 转蓬征:比喻漂泊无定的生活,象征不安定。
  • 胡风:指北方民族的风俗,象征异域。
  • 笳声: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声,象征边疆。
  • 毛裘:毛皮大衣,象征寒冷和艰苦。
  • 毡帐:用毛毡制成的帐篷,象征简陋的居住环境。
  • 莲脸歇:指美丽的容颜消逝,象征衰老。
  • 菱镜:指镜子,象征自我审视。
  • 旄头星:古代星宿名,象征边疆和远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昭君辞》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薛道衡 D. 王维

  2. 诗中“蛾眉非本质”一句,表达了昭君的什么情感? A. 自傲 B. 自卑 C. 自怜 D. 自责

  3. “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一句,描绘了昭君的什么情景? A. 进宫 B. 出塞 C. 回乡 D. 结婚

  4. 诗中“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C
  2. B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通过边塞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战士的同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战乱时代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昭君辞》:两者都涉及边塞题材,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而《昭君辞》则更多表达了昭君个人的情感和对故乡的思念。
  • 杜甫《春望》与《昭君辞》:两者都反映了战乱时代的社会现实,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而《昭君辞》则更多表达了个人的命运和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薛道衡诗集》:收录了薛道衡的全部诗作,是研究薛道衡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大量古代诗歌的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昭君辞》等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