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上世曾通好,君尊昔托孤。
初闻携一束,俄见赋三都。
皆谓终童隽,安知董相迂。
秃翁老无力,爱助尚区区。
白话文翻译:
在过去的时代,我们曾有良好的交情,您曾托付给我重任。刚开始听说您亲自带来一束花,没多久却发现您已赋诗于三都。大家都说您是年轻的才子,哪知道董相(董其昌)却显得迂腐。年迈的我已无力再助您,心中却仍是微薄的心意。
注释:
- 通好:指彼此交往、友好往来。
- 君尊:指对方,表示尊敬。
- 托孤:古代指托付后事,通常指托付孩子或后嗣的责任。
- 一束:指一束花,表示心意。
- 三都:可能指当时的政治中心或文化中心。
- 童隽:才华出众的年轻人。
- 董相:指董其昌,明代书画家,以书法和绘画著称。
- 秃翁:年老的老人。
- 区区:微薄、少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1269),字子舆,号独醒子,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他在诗词上继承了唐宋的传统,文风豪放,情感真挚,擅长抒发个人的情怀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背景复杂,诗人在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其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无力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涉及的“托孤”渗透着深厚的责任感与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怀念与感慨为主线,开头两句回忆了与朋友的美好关系与重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珍视和责任的担当。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借用“三都”来形容对方的才华,展现了他在诗词上的成就。然而,在赞美中又隐含着对友人董相的批评,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和才华的深刻反思。最后两句则表现出诗人年迈体衰的无奈,以及尽管力不从心,却仍希望为友人献出微薄之力的情感,彰显了深厚的友情和人性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上世曾通好:表明两人曾有过深厚的友谊。
- 君尊昔托孤:强调对方曾信任自己,赋予重任。
- 初闻携一束:指对方亲自带来一束花,表达了友好的心意。
- 俄见赋三都:表示对方迅速取得成就,令人惊叹。
- 皆谓终童隽:大家都认为他是年轻才俊。
- 安知董相迂:意外地发现董相反而显得迂腐。
- 秃翁老无力:自嘲年老体弱,力不从心。
- 爱助尚区区:尽管无力,仍想为朋友尽一份心意。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借代:用“秃翁”代指自己,体现了自谦的态度。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追忆旧友,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反映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奈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象征着责任和信任,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关系。
- 束:象征着心意与情感的传递。
- 三都:代表着成就与对才华的认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上世曾通好”中“通好”意思是: A. 交往友好
B. 财物往来
C. 互相敌视 -
诗中的“托孤”主要指: A. 教育后代
B. 托付重任
C. 传承财富 -
“秃翁老无力”的意思是: A. 年轻有为
B. 年老体衰
C. 无所事事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克庄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友谊与感慨,而后者则强调豪气与人生的短暂。两者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异,前者内敛细腻,后者则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