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即事二首》
时间: 2025-01-04 07:10: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放逐谁曾为解骖,自治芜秽垦山南。
西畴会有两歧麦,东府底须三寸酣。
芋美尤于饥后觉,榄甜少待味回参。
采薇散发无穷乐,寄语痴人勿豢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被放逐的人,谁曾经为我解开马具?我在这里自给自足,耕种这片杂草丛生的山南。西边的田地会有分岔的麦子,东边的庄稼需要三寸的水分才能生长。吃到美味的芋头,尤其是在饥饿之后才会体会到它的美好;橄榄的甜味,等到味道回升时才能感受到。采薇散发的气息让我感受到无尽的快乐,寄语那些痴迷的人,不要沉迷于酒色。
注释
- 放逐:被流放,离开故土。
- 解骖:解开马的具带,指代放马。
- 自治:自给自足,自己管理生活。
- 芜秽:杂草丛生,环境不佳的地方。
- 歧麦:分岔的麦子,指西边的田地。
- 三寸酣:比喻水分,东边的庄稼需要的水。
- 尤于饥后觉:特别是在饥饿之后才能体会到的美味。
- 榄甜:橄榄的甜味。
- 采薇:指采摘薇菜,象征闲适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石隐,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豪放,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他曾经历多次政治波折,常常在流亡中写诗,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时代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他被放逐的时期,反映了他在逆境中自给自足、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诗歌鉴赏
《又即事二首》是一首表达诗人流亡生活中自给自足及对自然的热爱之作。诗中,刘克庄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田园生活,展示了他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以及内心的宁静。在放逐的困境中,诗人并没有表现出悲观,而是通过对生活中点滴乐趣的发现,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的开头以“放逐”二字切入,紧接着对自己耕作的环境进行描述,体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依然能够自得其乐。他的田地虽然杂草丛生,但他却在其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西边的麦子和东边的庄稼,暗示着诗人对生计的关注以及对丰收的期待。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对美食的描绘,表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珍惜与感悟。美味的芋头和橄榄甜味的体验,都是他在艰难生活中所得到的快乐。最后一句“寄语痴人勿豢酣”,更是传达出一种对沉迷于酒色生活的批判,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真实乐趣。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反复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放逐谁曾为解骖:表达了作者被放逐的孤独感。
- 自治芜秽垦山南:强调自给自足的能力。
- 西畴会有两歧麦:描绘田野的丰收景象。
- 东府底须三寸酣:水分的重要性,暗示生活的艰辛。
- 芋美尤于饥后觉:美味的体验与生活的艰辛形成对比。
- 榄甜少待味回参:橄榄的甜味需要时间去体会。
- 采薇散发无穷乐:象征宁静与快乐的生活状态。
- 寄语痴人勿豢酣:告诫人们珍惜生活中的真实快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西畴会有两歧麦,东府底须三寸酣”,对比鲜明。
- 比喻与象征:通过美食象征生活的乐趣与艰辛。
主题思想
诗的主题在于强调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珍惜生活的细节和简单的快乐,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放逐:象征孤独与无奈。
- 芋头与榄:象征生活中的美好与快乐。
- 采薇: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a) 使他更加悲观
b) 使他能够自给自足
c) 使他放弃了写作 -
诗中提到的“芋美”体现了什么? a) 对美食的追求
b) 对生活的厌倦
c) 对财富的渴望 -
诗的最后一句“寄语痴人勿豢酣”传达了什么思想? a) 享乐主义
b) 生活的真实乐趣
c) 对酒色的沉迷
答案
- b) 使他能够自给自足
- a) 对美食的追求
- b) 生活的真实乐趣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刘克庄的《又即事二首》与李白的《将进酒》皆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但李白更注重豪放与酗酒的快意,而刘克庄则体现出在逆境中的自得与淡泊。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相关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