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织不耕日,无忧无恼身。
旷哉天地德,养此最閒人。
白话文翻译:
整天不织布、不耕田,身心无忧无恼。
广阔的天地之德,供养着这样最闲适的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织不耕:不进行织布和耕作,形容生活悠闲。
- 无忧无恼:没有忧虑和烦恼,指心境宁静。
- 旷哉:形容空旷、广阔。
- 天地德:指自然的恩惠和道德,暗示自然的滋养。
- 閒人:闲适的人,过着不拘一格的生活。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表达的思想与道家哲学有相似之处,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诗风格受道家思想影响,提倡清淡、闲适的生活方式。他的诗作常反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社会经济相对稳定,士人多追求精神生活的提升和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描绘一种闲适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敬仰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偶赋》是一首极具道家思想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赞美。诗的前两句“不织不耕日,无忧无恼身”,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诗人希望远离世俗的繁琐和压力,向往一种无忧无虑的存在。这种生活态度反映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个人应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旷哉天地德,养此最閒人”,更是深化了诗的意境。天地的广阔和伟大不仅是物理上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庇佑。诗人认为,正是天地的恩德滋养了这样一种闲适的人生,使人能够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内心的归属和安宁。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洒脱与自然合一的境界,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表达,诗人带领读者领悟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放下世俗的牵绊,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织不耕日:诗人描绘一种悠闲的日常生活,表达对繁忙劳作的拒绝。
- 无忧无恼身:强调内心的宁静,表明这种生活方式带来的心理状态。
- 旷哉天地德:赞美自然的宽广与博大,强调天地的恩德。
- 养此最閒人:认为只有这样的闲人才能享受到天地的恩惠。
修辞手法:
- 对仗:前两句的“不织不耕”和“无忧无恼”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天地德”比作一种滋养,体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闲适的生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一种无忧无虑、简单的生活方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地:象征自然的力量与广阔,代表一种包容与滋养。
- 闲人:象征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人,体现诗人理想中的人格特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偶赋》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姜特立
C) 杜甫 -
诗中提到的“无忧无恼身”意味着什么? A) 忧虑重重
B) 心境宁静
C) 工作繁忙 -
诗的主题主要在于? A) 市井生活
B) 追求闲适生活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桃花源记》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强调自然与人和谐共存的理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人的宁静,二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道家思想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