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答前春信,西飞雁不逢。
应随丹灶鹤,同看白云松。
花雨翻经石,山鸣出定钟。
何时寻旧住,却说武夷峰。
白话文翻译:
我想回信给之前春天的消息,然而西飞的大雁却未能相逢。
可能会像那丹灶上的仙鹤一样,与白云和松树一同观赏。
花雨飘洒在经石上,山中响起了定音钟声。
不知道何时才能重新寻访旧居,还得提到武夷山的峰峦。
注释:
字词注释:
- 欲答:想要回答。
- 前春信:指过去春天的书信或消息。
- 西飞雁:指秋天飞往南方的大雁。
- 丹灶:指道教炼丹的灶台,象征着仙人。
- 白云松:象征高洁的意境。
- 花雨:指春天花瓣飘落如雨。
- 经石:佛教经典的石刻。
- 鸣出:发出声音。
- 定钟:佛教寺院中用来报时的钟。
- 旧住:旧居所。
- 武夷峰:指武夷山的高峰,以其秀丽的山水著称。
典故解析:
- 丹灶鹤:源于道教文化,象征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寄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武夷峰:历史上以其奇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是许多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镛,字子华,号冲晦,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作者身处武夷山时,可能是因对往日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亲友的思念。
诗歌鉴赏:
《寄冲晦》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往日春景的追忆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欲答前春信”开篇即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接着提到的“西飞雁不逢”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接下来的“应随丹灶鹤”描绘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和仙人般的生活追求,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切向往。
“花雨翻经石,山鸣出定钟”两句,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宗教文化的渗透,暗示着内心的宁静与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最后一句“何时寻旧住,却说武夷峰”,则将思念的情感与具体的地理场景结合,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旧日生活的渴望与对美好景致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优美,展现了作者对生命哲理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崇敬。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答前春信:表达了对过去春天回忆的思念。
- 西飞雁不逢:大雁南飞但未能相逢,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时光的流逝。
- 应随丹灶鹤:暗示想要与隐逸的仙人同在,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
- 同看白云松:白云与松树象征高洁与悠然自得的境界。
- 花雨翻经石:描绘春日花瓣如雨落在石经上,意象生动。
- 山鸣出定钟:山中传来的钟声,暗示着一种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何时寻旧住:对旧居的怀念与渴望。
- 却说武夷峰:具体地点的提及,使情感更加真切。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大雁、丹灶鹤等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哲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亲情、友情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雁:象征着游子思乡,代表离别与重逢的希望。
- 丹灶:象征修道与长生,寄托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 花雨:象征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流动。
- 白云松:象征清雅与高洁的品德。
- 武夷峰:象征着美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中提到的“西飞雁”象征什么?
- A. 归乡的希望
- B. 离别与思念
- C. 朋友的信件
-
“丹灶鹤”是指什么?
- A. 一种鸟
- B. 道教炼丹的象征
- C. 美丽的山景
-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念?
- A. 自然
- B. 旧居
- C. 朋友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情怀,但更为直接,情感更加浓烈。
- 《山中与幽人对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寄冲晦》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