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乐馆》
时间: 2025-01-17 09:32: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北乐馆
陈润〔唐代〕
欲眠不眠夜深浅,
越鸟一声空山远。
庭木萧萧落叶时,
溪声雨声听不辨。
溪流潺潺雨习习,
灯影山光满窗入。
栋里不知浑是云,
晓来但觉衣裳湿。
白话文翻译:
在夜深时分,我想要入睡却无法入眠,
一只越鸟在空旷的山野中鸣叫,声音遥远。
庭院里的树木在落叶的季节显得萧条,
溪水与雨声交织,难以分辨。
溪水潺潺流淌,雨水轻轻滴落,
灯光的影子和山的光影映满窗户。
屋檐下不知道外面全是云,
清晨来临时,只觉得衣衫湿透。
注释:
- 欲眠不眠:想要入睡却无法入眠。
- 越鸟:指一种鸟,象征孤独与远方。
- 萧萧:形容树木凋零的声音或状态。
- 潺潺:形容水流动的声音,细腻而轻柔。
- 雨习习:轻微细雨的状态。
- 灯影山光:灯光的倒影与山的光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润,唐代诗人,生平及事迹资料较少。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色,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宿北乐馆》作于诗人旅途中,借宿于乐馆之夜,抒发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孤独,反映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歌鉴赏:
《宿北乐馆》以夜间的情景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感受。首句“欲眠不眠夜深浅”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情绪,夜深人静,却无法入睡,传递出一种孤寂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越鸟一声空山远”引入了声音的元素,越鸟的鸣叫在空旷的山林中回响,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诗中“庭木萧萧落叶时”,表达了秋天的肃杀之气,再加上“溪声雨声听不辨”,使得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似乎在呼应诗人复杂的情感。
在后面几句中,溪流与雨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灯光映照下的山影,既有温暖的感觉,又暗含着诗人的思索与孤独。最后一句“晓来但觉衣裳湿”,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清晨,诗人醒来时的湿衣,象征着一种物理与情感的交融,体现了夜晚的潮湿与思绪的重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自然的感悟,兼具了清新与沉重的气氛,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眠不眠夜深浅:夜深人静,想睡却无法入睡,表明诗人的内心烦躁。
- 越鸟一声空山远:越鸟的鸣叫声在空山中显得遥远,象征孤独。
- 庭木萧萧落叶时:秋季落叶的景象,营造出凋零的氛围。
- 溪声雨声听不辨:雨声和溪水声交织,让人难以分清,暗示心情的混乱。
- 溪流潺潺雨习习:描写溪水流动与雨滴落下的声音,营造出宁静的意境。
- 灯影山光满窗入:灯光的影子和山的光影透入窗内,象征温暖与思考。
- 栋里不知浑是云:屋内无法分辨外面的状态,暗示对外部世界的隔离感。
- 晓来但觉衣裳湿:清晨醒来时,感受到衣服的湿润,象征一种无奈与沉重。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溪声雨声听不辨”,赋予声音以人的感知。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越鸟、落叶等意象象征孤独与时光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夜晚的孤独与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对孤独的感知,反映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越鸟:象征着孤独与思乡之情。
- 落叶: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溪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宁静。
- 灯影山光:象征着思考与内心的光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欲眠不眠”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 A. 想要入睡
B. 感到孤独
C. 感到疲惫 -
“越鸟一声空山远”中的“越鸟”象征了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美好回忆 -
诗中“晓来但觉衣裳湿”表达了什么? A. 清晨的凉意
B. 屋外的雨
C. 夜晚的烦恼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与陈润的《宿北乐馆》都描绘了夜晚的自然景象,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陈润则表现出孤独与思考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