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骆征君
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
黄卷犹将去,青山岂更归。
马留苔藓迹,人脱薜萝衣。
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骆征君分别的情景。诗中提到,隐居的野人接受了命令,在溪边关上了柴门。黄卷指的是书籍,暗示诗人将要离去,而青山是否还能再归来呢?马留下了苔藓的痕迹,人却脱去了薜萝的衣服,暗示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后,诗人寄托相思之情,未来再见时,在天边遥望星星的少微。
注释:
- 野人:隐士或隐居者,象征脱离尘世的人。
- 膺辟命:接受官职或命令。
- 溪上掩柴扉:在小溪边关上柴门,象征告别。
- 黄卷:指书卷,表明离开。
- 青山:自然景色,代表故乡或归处。
- 马留苔藓迹:马在草地上留下的痕迹,象征过去的痕迹。
- 人脱薜萝衣:人脱去薜萝编织的衣服,暗示与自然的分离。
- 相思处:思念的地方。
- 少微:天边的星星,代表远方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润,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情怀,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送骆征君》创作于诗人与骆征君即将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送骆征君》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的细节,表达了对友人骆征君的深情厚谊。开篇“野人膺辟命,溪上掩柴扉”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突显出“离”的主题。诗人通过对黄卷的提及,表明了即将离去的决心。青山虽美,却让人感到无奈,似乎寓意着无法再回归的遗憾。
接下来的“马留苔藓迹,人脱薜萝衣”,生动地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暗示着离别后的孤独与失落。最后两句“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则将思念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于未来再相见的期盼与忧伤。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生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野人膺辟命:隐士接受了世俗的命令,象征着对世俗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 溪上掩柴扉:在溪边关上柴门,意味着对隐逸生活的告别。
- 黄卷犹将去:书卷即将离去,暗示知识或文化的流逝。
- 青山岂更归:青山虽美,却未必能再回来,表达了离愁。
- 马留苔藓迹:马的足迹留在苔藓上,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人脱薜萝衣:人脱去自然的衣物,象征着与自然的割舍。
- 他日相思处:未来重逢的期待。
- 天边望少微:遥望星星,表达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比作衣物,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贯穿着离别的愁苦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人:象征隐逸生活的人,代表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 青山:自然的象征,寄托着对故乡的思念。
- 少微:星星的象征,代表遥远的思念与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黄卷”指的是什么? a) 书籍
b) 诗句
c) 画卷 -
“马留苔藓迹”这句中的“苔藓”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痕迹
b) 自然的美
c) 生命的短暂 -
“他日相思处,天边望少微”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思念与期盼
c) 愤怒
答案:
- a) 书籍
- a) 过去的痕迹
- b) 思念与期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送友人》与陈润的《送骆征君》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与洒脱,而陈润则更加细腻与忧伤,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