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京口》

时间: 2025-01-01 13:00:14

铁瓮城边万井开,寒潮日夜此萦回。

眼看北固还襟带,事忆南朝尽草莱。

千里破帆京口驿,一江清磬妙高台。

榜人催起残更梦,飒飒长风动地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泊京口
作者: 吴遵锳 〔清代〕

铁瓮城边万井开,
寒潮日夜此萦回。
眼看北固还襟带,
事忆南朝尽草莱。
千里破帆京口驿,
一江清磬妙高台。
榜人催起残更梦,
飒飒长风动地来。


白话文翻译:

在铁瓮城旁边,开凿了成千上万的井,
寒冷的潮水日夜围绕着此地。
我眼前看到北固山的景致,
不禁想起南朝时的繁华草地。
千里之外,帆船驶向京口驿,
一江清水流淌,响起美妙的高台乐曲。
船上的人催促着我醒来,
狂风呼啸,吹动着大地而来。


注释:

  • 铁瓮城:指的是位于长江边的一个古城,具有防御作用。
  • 万井:形容井的数量非常多,显示出江南地区水资源丰富。
  • 寒潮:形容江边的寒冷气候。
  • 北固:指北固山,是长江边的一处名胜。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南朝时期,文化繁荣。
  • 京口驿:古代交通要道,连接南北的重要驿站。
  • 清磬:指清脆的磬声,磬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 榜人:指船上的船夫或水手。
  • 残更梦:指梦中未醒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南朝:南朝是指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南方王朝,文化艺术繁荣,诗人通过提及南朝,表现出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 高台:指高处的建筑或台阶,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遵锳,清代诗人,以其婉约细腻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诗人游历至京口,感受到自然景色与历史人文的交融,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眼前景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泊京口》是一首描写诗人旅途所见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回忆,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首联“铁瓮城边万井开”,以铁瓮城作为背景,展示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千井涌出及寒潮的描写,使人感受到季节的变换与自然的力量。接下来的“眼看北固还襟带”,诗人眼前的北固山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而“事忆南朝尽草莱”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南朝繁华的惋惜与怀念。

在描绘景色的同时,诗人也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尤其是“千里破帆京口驿”一句,展现了远行的心情与对目的地的渴望。最后两句“榜人催起残更梦,飒飒长风动地来”,则通过对船夫的描写,表现出旅途中的急迫感与对未来的憧憬,风声似乎带来了无尽的可能。

整首诗在语言上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铁瓮城边万井开:描绘了诗人身处的环境,象征着繁荣与丰饶。
  2. 寒潮日夜此萦回:表现出环境的寒冷,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3. 眼看北固还襟带:北固山的景象引发了诗人的回忆。
  4. 事忆南朝尽草莱:对南朝繁华的怀念,表现出对历史的思索。
  5. 千里破帆京口驿:描绘出旅途的遥远,反映出对目的地的向往。
  6. 一江清磬妙高台:江水清澈,音乐悠扬,寓意美好的生活。
  7. 榜人催起残更梦:船夫催促,暗示着旅途的急迫与现实的残酷。
  8. 飒飒长风动地来:长风的呼啸,带来生机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寒潮”“长风”,营造出自然的氛围。
  • 对仗:如“千里破帆,江水清磬”,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人的情感,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渗透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铁瓮城:象征着历史的坚固与厚重。
  • 万井:表现江南水乡的繁荣。
  • 北固:代表着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长风:象征着希望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铁瓮城”位于哪里?
    A. 江南
    B. 北方
    C. 西部
    D. 南方

  2. 诗人怀念的历史时期是哪一个?
    A. 唐朝
    B. 南朝
    C. 宋朝
    D. 明朝

  3. “榜人催起残更梦”中的“榜人”指的是什么?
    A. 商人
    B. 船夫
    C. 旅人
    D. 渔夫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情感更为沉重。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水之美,反映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吴遵锳研究》
  • 《古诗鉴赏词典》
  • 《中华诗词鉴赏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