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鲸桥》

时间: 2025-01-17 08:43:54

池港开门就作桥,朱栏相望压鲸腰。

风摇慢折游溶绿,波底何妨著霁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池港开门就作桥,朱栏相望压鲸腰。
风摇慢折游溶绿,波底何妨著霁霄。

白话文翻译:

这座桥横跨在池港上,仿佛是打开的大门,朱红色的栏杆在桥上相对而望,犹如压在鲸鱼的腰身上。微风轻轻摇曳,水面倒映出溶溶的绿色,波底的水面又何妨与晴空相接呢?

注释:

字词注释

  1. 池港:水域,通常是指小湖泊或水道。
  2. 朱栏:朱红色的栏杆。
  3. 鲸腰:比喻桥的支撑部分,形象地说成是鲸鱼的腰身。
  4. 游溶绿:水面上轻柔而流动的绿色,形容水波荡漾的状态。
  5. 霁霄:晴朗的天空。

典故解析: 诗歌中没有明确的典故,但其描绘的桥梁与水面景象,常见于古代诗人的游览吟咏之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字希言,号懋斋,宋代诗人,主要以山水诗和咏物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将自然景观与人情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诗人游览池港时,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诗歌鉴赏:

《骑鲸桥》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诗的开头“池港开门就作桥”,形象地描绘了桥与水面的和谐关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朱栏的强调,突出了桥的装饰性与存在感,传达出一种精致的美感。

接下来的“风摇慢折游溶绿”,不仅描绘了水面的景象,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轻柔的感受,仿佛是在与大自然对话。在这幅画面中,微风与水波互相交织,形成了生动的动态美。最后一句“波底何妨著霁霄”则引发了更深的思考:即使水面与晴空相连,波底依然宁静而深邃,诗人以此表达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展现出一种胸怀广阔的境界。

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体现了张镃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池港开门就作桥:池塘与港口的结合,恰似打开的门,桥是通往自然的通道。
  2. 朱栏相望压鲸腰:朱红的栏杆相对而望,形象地比喻桥的支柱如同一头巨鲸的腰身,生动形象。
  3. 风摇慢折游溶绿:轻风摇动,水波轻轻折叠,绿色波面流动,描绘出一幅动与静结合的画面。
  4. 波底何妨著霁霄:水面与晴空相接,波底依然宁静,暗示着内心的平和与豁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桥比作开门,鲸腰的形象生动形象。
  • 拟人:风摇曳水面,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展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池港:象征宁静和自然的空间。
  2. 朱栏:代表人文的美感和建筑的精致。
  3. 鲸腰:生动的比喻,表达桥的力量与美。
  4. 游溶绿:自然的流动与生命的气息。
  5. 霁霄:晴空象征希望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张镃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朱栏”指的是? A) 桥的装饰
    B) 水中的鱼
    C) 远方的山
    D) 天上的云

  3. “波底何妨著霁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豁达
    C) 厌倦
    D) 愤怒

答案

  1. B) 张镃
  2. A) 桥的装饰
  3. B) 豁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张镃的《骑鲸桥》与王维的《鹿柴》都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前者侧重于桥的美与水的流动,后者则描绘山野的宁静与人心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各自的侧重点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