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南康感事》

时间: 2025-01-14 12:12:33

志多名郡据长江,今日翻为一战场。

杨贼未燔城尽砾,李生应吊笔如杠。

生灵鱼鳖知多少,节制貔貅正富强。

折首几何惊奏凯,更无人似相公沆。

意思解释

过南康感事

作者: 夏良胜 〔明代〕


原文展示:

志多名郡据长江,今日翻为一战场。
杨贼未燔城尽砾,李生应吊笔如杠。
生灵鱼鳖知多少,节制貔貅正富强。
折首几何惊奏凯,更无人似相公沆。


白话文翻译:

这座著名的城市坐落在长江之畔,今天却成了战场。
杨贼还未烧毁的城池已变成了废墟,李生应当为此悲伤得如同笔杆一样沉重。
生灵和水中的鱼鳖,不知有多少在战火中遭殃,而掌控局面的貔貅却依然强盛。
折首的战斗有多少让人惊讶的胜利,然而再也没有像相公沆那样的人了。


注释:

  • 志多名郡:志向远大,名声显赫的地方。
  • 杨贼:指的是杨家将的反叛势力。
  • 李生:可能指代某位文人或历史人物,因其沉浸在悲哀中而感到无奈。
  • 貔貅:传说中的瑞兽,象征财富与权力。
  • 相公沆:可能指代某位英杰,展现出对其的怀念与敬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夏良胜,明代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百姓苦难的同情。
  •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康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战争带来的破坏与痛苦,表达对时局的忧虑与人道主义的关怀。

诗歌鉴赏:

《过南康感事》是一首充满忧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南康的描写,展现了战火对城市与人民的摧残。开篇以“志多名郡”点出南康曾经的辉煌,随后对比现在的荒凉,形成鲜明的对比,令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无奈。诗人提到的“杨贼”与“李生”,不仅是历史人物的象征,更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反思。生灵的无辜与强权的残酷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出战争带来的悲惨后果。最后,诗人对“相公沆”的怀念,反映了对英杰的渴望与对英雄时代的追溯,给人以深思与共鸣。这首诗在情感上真挚动人,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力量,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志多名郡据长江:南康地理位置优越,曾是名城。
    • 今日翻为一战场:如今却沦为战火纷飞之地,令人心痛。
    • 杨贼未燔城尽砾:敌人虽然未将城池完全毁坏,但已是废墟。
    • 李生应吊笔如杠:李生的悲痛如同沉重的笔杆,无法言表。
    • 生灵鱼鳖知多少:生灵在战火中受难,无法计数。
    • 节制貔貅正富强:掌权者依然富裕强盛,形成对比。
    • 折首几何惊奏凯:战斗的胜利让人惊讶,但胜利者早已不再。
    • 更无人似相公沆:对英雄的怀念和渴望,令人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南康的昔日辉煌与今日的惨状,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生灵与水中的鱼鳖被赋予了情感,突显出战争对无辜者的伤害。
    • 象征:貔貅作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反映了对权力的不满。
  • 主题思想: 诗歌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对人道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思考,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南康:象征着曾经的繁荣与如今的毁灭。
  • 杨贼、李生:历史人物的象征,反映出战争与人道的冲突。
  • 貔貅:象征财富与权力,对比生灵的苦难。
  • 相公沆:理想中的英雄形象,展现出对英雄的向往与怀念。

互动学习:

  • 选择题

    1. 诗中提到的“杨贼”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势力?
      • A. 三国时期
      • B. 唐朝
      • C. 明朝
      • D. 清朝
  • 填空题

    1. 诗中“折首几何惊奏凯”表达了对____的怀念。
  • 判断题

    1. 该诗主要表达了对战争的赞美。(对/错)

答案

  1. C
  2. 英雄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过南康感事》都表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但李白的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个人情感,而夏良胜则更关注社会与历史的变迁。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