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沙溪项公苔湖居士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一曲苔湖上,
深居万竹间。
自寻三径乐,
早得一身闲。
氵虢氵虢循除水,
林林夹屋山。
伤心白云际,
遗迹尚班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苔湖上的一种静谧生活,诗人深居于万竹之间,独自寻求那三条小径的乐趣,早已获得了身心的闲适。水流潺潺,林木环抱着房舍,山峦相依。虽然白云在天际飘荡,令人伤感,但那些留下的痕迹却依然清晰可见。
注释:
字词注释:
- 苔湖:指长满苔藓的湖泊,象征宁静和自然。
- 万竹:形容竹子众多,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 三径:指三条小径,隐喻隐逸的生活。
- 氵虢氵虢:水流潺潺的声响。
- 夹屋山:形容房子被林木和山峦环绕。
- 伤心:伤感、惆怅的情绪。
- 班班:清晰可见的样子,指遗留的痕迹。
典故解析:
- 此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类似于陶渊明的田园诗风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们追求隐逸生活的风气。诗人通过对苔湖与竹林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中追求内心平和的情感需求。
诗歌鉴赏:
这首《挽沙溪项公苔湖居士》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宁静、恬淡的生活场景。诗人在苔湖之上,深居于万竹之间,自寻乐趣,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中“自寻三径乐,早得一身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得其乐的态度。这样的生活不仅仅是对外界的逃避,更是一种内心的追求。
“氵虢氵虢循除水,林林夹屋山”描绘出了一幅优美的自然图景,水流声和青翠的林木相映成趣,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画面感。同时,这种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最后,“伤心白云际,遗迹尚班班”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的变化时,内心难免产生的惆怅与感伤。尽管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时光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总会让人感到无奈。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优美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曲苔湖上:开篇即设景,描绘了苔湖的宁静之美。
- 深居万竹间:强调身处竹林之中,环境清幽。
- 自寻三径乐:表现出诗人自得其乐的态度。
- 早得一身闲:暗示隐逸生活带来的悠闲自在。
- 氵虢氵虢循除水:水声如歌,增添了诗的动感。
- 林林夹屋山:描绘房舍被自然环绕的宁静。
- 伤心白云际:感叹时光流逝,带来伤感情绪。
- 遗迹尚班班:虽然感伤,但遗留下的痕迹依旧清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比作水流和竹林,表现出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氵虢氵虢”和“林林夹屋山”形成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苔湖:象征宁静和自然的美好。
- 万竹:代表清幽的环境,寓意诗人的隐逸生活。
- 白云:象征流逝的时间,带来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自寻三径乐”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对自然的厌倦
-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C. 对世俗的追求
- D. 对名利的渴望
-
“氵虢氵虢循除水”中,水声的描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 A. 增加了诗的音韵美
- B. 显示了水的清澈
- C. 强调了生活的繁忙
- D. 反映了诗人的忧愁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本诗与陶渊明的《饮酒》进行对比,两者均描绘隐逸生活,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但戴复古的诗更加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惆怅,而陶渊明则更多地体现出对自然的直接赞美和对官场的厌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