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戊午九月,偕同官延庆阁过碧沚)》
时间: 2025-01-14 07:15:1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戊午九月,偕同官延庆阁过碧沚)
作者:吴潜 〔宋代〕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
萸菊互相酬。
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
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
只有六番秋。
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前的第三天,我带着客人登上高楼。
满城的风雨都已停住,天空也邀我们共襟。
右手持着满杯美酒,左手夹着大螃蟹,
菊花与香榧互相赠饮。
我倚着栏杆,微笑着与云共舞。
眺望平坦的田野,万顷稻谷丰收。
江水清澈,海面平静,无事可忧,
只羡慕这时光流逝慢,若是年华七十,
也不过六次重阳。
在戏马台上休问,破帽已在风中飘摇。
注释:
- 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有重阳节的意思。
- 危楼:高楼。
- 满泛:酒满溢出。
- 萸菊:指重阳节的习俗,重阳节时常用菊花和香榧。
- 徙倚:倚靠、依托。
- 平畴:平坦的田野。
- 稻粱:稻米和粱米,指粮食。
- 流光抹电:形容时间流逝之快。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重阳”习俗,常常与赏菊、饮酒、登高等活动相结合,象征长寿与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潜,字仲明,号梅谷,宋代诗人,以其豪放洒脱的诗风著称。他在诗歌上颇有造诣,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戊午年九月,正值重阳节前,诗人与友人一同游玩,借景抒怀,表达对时光流逝和丰收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描绘了重阳节前夕的悠闲场景,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楼把酒、吟诗作乐的情景。全诗气氛轻松愉悦,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首联“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开篇便设定了时间与场景,紧接着描绘了雨后初晴的城市,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趣。中间部分通过饮酒和享受美食,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的欢聚,突显了人际温情与生活的美好。最后几句中,诗人对流光的感慨更是引人深思,尽管对时间的流逝感到无奈,却依然心存感激,欣赏生活的每一刻。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重阳节的庆祝,更是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九先三日,领客上危楼:说明节日临近,诗人与客人一同登楼。
- 满城风雨都住,天亦相邀头:描绘雨后天气转晴,天色明朗。
- 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生动地展现了饮酒和吃蟹的场景。
- 萸菊互相酬:重阳节的习俗,互赠菊花。
- 徙倚阑干角,一笑与云浮:诗人心情愉悦,悠闲自得。
- 望平畴,千万顷,稻粱收:描绘丰收的美好景象。
- 江澄海晏无事,赢得小迟留:自然宁静,诗人希望能多留些时光。
- 但恨流光抹电,假使年华七十,只有六番秋: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虽长寿却只有有限的重阳节经历。
- 戏马台休问,破帽已飕飕: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流光抹电”形象地表达时间的迅速。
- 对仗:如“右手持杯满泛,左手持螯大嚼”对称工整,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重阳节的珍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丰收和生活乐趣的热爱,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着高远的追求与志向。
- 阳光: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 蟹、菊:象征丰收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重九节通常是在哪个农历月份?
- A. 六月
- B. 九月
- C. 十月
-
诗中“右手持杯满泛”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 A. 登高
- B. 饮酒
- C. 吃饭
-
诗人对流光的看法是?
- A. 感到惋惜
- B. 感到无所谓
- C. 感到高兴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现了登高的情景与感怀。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诗作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情感相通。
诗词对比:
- 吴潜的《水调歌头》 与 苏轼的《水调歌头》:两者都以“水调歌头”命名,但前者更注重场景描绘与生活情趣,而后者则包含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提供背景和作品分析。
- 《古诗词鉴赏辞典》:为古诗词的理解和分析提供参考和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