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我本无心山上山,
随风聊复过沧湾。
等闲偿了为霖愿,
却敛神功紫翠间。
白话文翻译
我本无意于登山,随风漫游过沧海湾。等闲之中实现了求雨的愿望,却在神秘的紫翠山间收敛了我的法力。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心:没有心思,指作者并非有意而为。
- 沧湾:指广阔的海湾,形容自然的辽阔。
- 偿了:实现,满足。
- 霖愿:求雨的愿望。霖指连续的雨。
- 敛神功:收敛自己的神奇能力。
- 紫翠间:紫翠可以理解为美丽的山水景色,可能指神秘的环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霖愿”与古代人们对雨水的渴望相关,古代农业社会对雨水的依赖十分明显。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当时诗人常常表达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以清丽脱俗著称,常蕴含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气息与人情的交织,表现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游山玩水的闲适情景,同时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人以“无心”为起点,似乎在表达一种随性和洒脱的生活态度。开篇的“我本无心山上山”给人以一种不求名利、淡泊明志的印象,随风而行,无拘无束。
接下来的“随风聊复过沧湾”则展现了自然的辽阔与自由的氛围,诗人随风而行,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地,体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美感。这里的“沧湾”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有一种精神上的象征,代表着广阔的生活空间和内心的自由。
而“等闲偿了为霖愿”,则是一个出乎意料的转折,似乎是说在无意中实现了对雨水的渴望,表现出自然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最后一句“却敛神功紫翠间”,则隐含着一种对自然力量的敬畏,诗人似乎在此刻收起了自己的渴望与能力,融入到壮丽的山水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由与和谐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本无心山上山:表达了诗人对登山的无意,体现出一种随性而为的态度。
- 随风聊复过沧湾:描绘了诗人随风而行,悠闲自得的状态,沧湾的意象则增添了自然的广阔感。
- 等闲偿了为霖愿:在不经意间实现了对雨的渴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却敛神功紫翠间:在美丽的山水之间,诗人收起了自己的能量,反映出对自然的敬仰和融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心灵的寄托,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拟人:将风描绘得如同有情感一般,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有一定的对仗结构,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与和谐的愿望,表现出一种洒脱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着高远、追求和超然。
- 沧湾:代表辽阔的自然和心灵的自由。
- 霖:象征着生命的滋润和自然的恩赐。
- 紫翠: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色,传达出一种神秘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所表达的“无心”是在什么情况下?
A. 有意为之
B. 随性而为
C. 不可避免 -
“沧湾”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宏伟的建筑
B. 辽阔的自然
C. 深邃的内心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史弥宁的这首诗更强调随性和洒脱,而王维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曲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