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张正甫》

时间: 2025-01-17 09:38:16

别来倏忽一周星,君住家林我泛萍。

到处逢人问梅坦,有时见梦说兰亭。

自怜倦翼归迟暮,已报清魂入杳冥。

多少微言今已矣,义难辞处写为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张正甫
作者: 陈著 〔宋代〕

别来倏忽一周星,
君住家林我泛萍。
到处逢人问梅坦,
有时见梦说兰亭。
自怜倦翼归迟暮,
已报清魂入杳冥。
多少微言今已矣,
义难辞处写为铭。

白话文翻译

别后转眼已是一年,
你在家中,我却漂泊如浮萍。
到处遇人总问梅坦,
偶尔梦中提起兰亭。
自怜倦鸟归来已是暮年,
已经报答你的清魂已入冥冥。
多少细微的言语现在已经无存,
难以言辞之处写下这段铭文。

注释

字词注释

  • 倏忽:迅速,转瞬之间。
  • 周星:指一年,周而复始。
  • 泛萍:漂浮,形容漂泊不定的状态。
  • 梅坦:梅花的坦途,这里指梅花的品德或情谊。
  • 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象征文人雅集。
  • 倦翼:疲惫的翅膀,比喻身心疲惫。
  • 清魂:清净的灵魂,指已故的朋友。
  • :铭文,指铭记的文字。

典故解析

  • 兰亭:源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讲述朋友相聚的愉悦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暗喻诗人与逝者之间的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以抒发个人情怀和友情为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挽友之际,表达了对已故友人张正甫的深切怀念,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诗歌鉴赏

《挽张正甫》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感伤的挽歌。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对逝去友人的怀念。在开篇两句,诗人用“别来倏忽一周星”迅速引入时间的流逝,表现出对朋友分离后的感慨。而“君住家林我泛萍”则通过对比,描绘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状态,与友人安静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接下来的“到处逢人问梅坦,有时见梦说兰亭”,表达了对友人梅坦品德的怀念,以及梦中对兰亭雅集的追忆,显示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最后几句“多少微言今已矣,义难辞处写为铭”则是对友人离世的无奈与惋惜。诗人用“微言”暗示他们之间的细腻情谊,虽然无法言尽,但仍愿铭记于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追忆,又流露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思考,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别来倏忽一周星:表示自分离以来的时间很快,感叹时光的流逝。
  2. 君住家林我泛萍:对比友人的安稳生活与自己的漂泊。
  3. 到处逢人问梅坦:路遇他人提及友人,表达不断思念。
  4. 有时见梦说兰亭:梦中与友人相聚,提到兰亭,象征文人情谊。
  5. 自怜倦翼归迟暮:自怜年老体衰,归来的已是晚年。
  6. 已报清魂入杳冥:已故的友人已归于冥冥,无法再见。
  7. 多少微言今已矣:许多细微的言语已无法再说。
  8. 义难辞处写为铭:难以言辞之处,愿意用文字铭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泛萍”比喻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
  • 对仗:如“君住家林我泛萍”,形成鲜明对比。
  • 象征:兰亭象征友谊与文人雅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逝去的追忆,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与对友谊的珍视,情感深沉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倦翼:象征疲惫的心灵与生活的困顿。
  • 梅坦:象征高洁的品德和深厚的友情。
  • 兰亭:象征文人雅集的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倏忽”是指什么?
    A. 迅速
    B. 缓慢
    C. 迷惘
    D. 疲倦

  2. “君住家林我泛萍”中的“泛萍”比喻了什么?
    A. 生活安稳
    B. 漂泊不定
    C. 高洁品德
    D. 友情深厚

  3. 诗中提到的“兰亭”是指哪个历史人物的作品?
    A. 李白
    B. 王羲之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送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挽诗》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两者都表现了对逝去的深切怀念,但《挽诗》更关注于友情的珍贵,而《长恨歌》则更多地探讨了爱情与离别的主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王羲之与兰亭集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