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望日与诸弟夜泛》

时间: 2024-12-29 19:20:37

嘉木绕通川,空林众籁传。

江天清近榻,霜月冷侵船。

尽日供愁坐,连宵只醉眠。

不同池上酌,何事有新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月望日与诸弟夜泛
嘉木绕通川,空林众籁传。
江天清近榻,霜月冷侵船。
尽日供愁坐,连宵只醉眠。
不同池上酌,何事有新篇。

白话文翻译:

在九月的望日,和兄弟们夜晚划船游玩。
高大的树木环绕着河流,空旷的森林里传来阵阵乐音。
江水和天空清澈,近在床榻旁,霜冷的月光侵袭着小船。
整天只是忧愁地坐着,整夜只顾醉酒入眠。
不同于在池塘边饮酒,今天有什么新的诗篇呢?

注释:

  • 嘉木:指高大茂盛的树木。
  • 通川:通往江河的地方。
  • 众籁:众多的乐器声,形容林间的声音传来。
  • 江天:江水与天空的结合,形容自然环境的宁静。
  • :床榻。
  • 霜月:指秋天的月亮,带有霜气,暗示天气寒冷。
  • 供愁坐:用来形容整日坐着,心中满是愁苦。
  • 新篇:新的诗篇,暗示对新事物的期待。

典故解析:

本诗中没有直接的典故,但“九月望日”指的是农历九月的中秋节,常常与团圆、思念、诗歌创作等情感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文恭,号升庵,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以才华横溢和诗文见长,尤其是词和诗的创作,风格清新婉约,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九月,正值秋季,诗人在与兄弟们夜泛之际,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自身的愁苦,反映了他在生活与情感上的复杂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秋夜,诗人和兄弟们在江边泛舟,伴随着秋季的自然景色,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思考。首句“嘉木绕通川”通过描绘大树环绕河流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仿佛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接下来的“空林众籁传”,则通过音乐的声音渲染了氛围,使得环境更加生动。

“江天清近榻,霜月冷侵船”句描绘了江水和天空的清澈,配合“霜月”带来的寒意,营造出一种凄凉的秋夜意境。诗人通过对周围环境的细腻观察,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尽日供愁坐,连宵只醉眠”则直白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逃避,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沉沦。

最后一句“不同池上酌,何事有新篇”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与兄弟们的聚会本应是愉悦的,但却因心中的忧愁而显得无趣,表达了对生活新篇章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具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嘉木绕通川:高大的树木环绕在江河旁,描绘出自然的美景。
  • 空林众籁传:在空旷的森林中,乐器声四起,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 江天清近榻:江水与天空清澈,仿佛近在床边,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霜月冷侵船:寒冷的霜月照射在小船上,传达出夜晚的寒意。
  • 尽日供愁坐:整天都在愁苦中度过,表现出内心的忧伤。
  • 连宵只醉眠:在漫长的夜晚只顾沉醉入眠,逃避现实。
  • 不同池上酌:和以往在池边饮酒的情况不同,暗示情境的变化。
  • 何事有新篇:对生活中的新变化充满期待,感叹现实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比作人类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使得诗意更加深刻。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工整的特点,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夜的宁静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之美与内心愁苦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嘉木:象征着生命的繁盛与自然的宁静。
  • 冷月:代表着孤独与清冷的情感。
  • 愁坐:隐喻着内心的忧虑与无奈。
  • 醉眠:象征着对现实的逃避与对快乐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嘉木”指的是什么?

    • A. 高大的树木
    • B. 小草
    • C. 花朵
    • D. 荒野
  2. “尽日供愁坐”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期待
    • D. 无聊
  3. 诗中提到的“霜月”象征什么?

    • A. 春天的温暖
    • B. 秋天的寒冷
    • C. 夏天的炎热
    • D. 冬天的雪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孤独,但更强调了酒的乐趣与人生的哲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则以更浓厚的思念情感,展现了对亲人的怀念,情感更加深沉。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杨慎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