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夜》

时间: 2025-01-17 09:54:49

南浦风光阔,东林霁景饶。

滩声喧昨夜,峰影静今朝。

行艓寻烟语,停杯待月邀。

清游不隔日,玉树好风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浦风光阔,东林霁景饶。
滩声喧昨夜,峰影静今朝。
行艓寻烟语,停杯待月邀。
清游不隔日,玉树好风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浦的宽阔风光和东林的清晰景致。昨夜的滩声喧闹不已,而今晨的峰影却静谧无声。我乘船寻觅那烟雾缭绕的对话,停下酒杯等待邀月的光辉。清晨的游玩不再隔日,玉树在好风中指引着方向。

注释

  1. 南浦:指南方的水边,通常指江河湖泊的景色。
  2. 东林:指东边的树林,象征着景色清新明朗。
  3. 滩声:滩涂的水声,形容水流的喧闹。
  4. 峰影:山峰的影子,描绘宁静的山景。
  5. :小船,古时常用来划水。
  6. 烟语:烟雾缭绕中带有的神秘气息。
  7. 清游:清晨的游玩。
  8. 玉树:指玉树琼枝,象征美丽与高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559年),字德修,号升庵,明代诗人、文学家。他是明代著名的文人,擅长诗词、散文和书法,曾任官职但因直言不讳而屡遭贬谪。杨慎的诗风清新脱俗,题材广泛,以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

《次夜》创作于杨慎游玩南浦时,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清晨宁静时光的珍惜。诗中展现的景象与个人感受交融,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次夜》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展现了作者对南浦美景的深刻感受。开篇用“南浦风光阔,东林霁景饶”两句,描绘出辽阔与丰盈的意象,给人一种开阔的视觉体验。接着通过“滩声喧昨夜,峰影静今朝”,对比昨夜的喧闹与今晨的静谧,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迁,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孤独感。

“行艓寻烟语,停杯待月邀”则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乘船在烟雾中徘徊,停下酒杯等待月光的邀约,这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向往,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一句“清游不隔日,玉树好风标”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向往。整首诗在结构和意象上形成了和谐的统一,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浦风光阔:南浦的风光开阔,给人一种广阔的感觉。
  • 东林霁景饶:东边的树林在晨光中显得格外丰盈,景色迷人。
  • 滩声喧昨夜:昨夜滩涂的水声非常喧闹,表现出夜晚的热闹。
  • 峰影静今朝:今晨山峰的影子在宁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静谧。
  • 行艓寻烟语:乘船在烟雾中寻觅对话,带出一种神秘感。
  • 停杯待月邀:停下酒杯静待月亮的到来,展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 清游不隔日:清晨的游玩不再是隔日的事情,表现出对生活的向往。
  • 玉树好风标:玉树在风中显得美丽,象征着高洁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运用了对仗的方式,如“滩声喧昨夜,峰影静今朝”,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玉树”象征着高洁、美丽,暗示诗人追求的理想生活。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如“待月邀”,让自然景象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南浦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敏锐感受和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浦:象征宽广与自由。
  • 东林:象征自然与生机。
  • 滩声:象征夜晚的喧闹与热闹。
  • 峰影:象征清晨的宁静与祥和。
  • :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浦”指的是哪个方向的水边?

    • A) 北方
    • B) 南方
    • C) 东方
    • D) 西方
  2. 诗人用“滩声喧昨夜”来形容什么?

    • A) 昨天的风
    • B) 昨夜的水声
    • C) 今晨的鸟鸣
    • D) 昨天的雨声
  3. 在诗中,诗人等待什么的到来?

    • A) 太阳
    • B) 月亮
    • C) 星星
    • D) 风

答案

  1. B) 南方
  2. B) 昨夜的水声
  3. B) 月亮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夜泊牛津》:同样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绪,强调对自然的感受。
  • 杜甫《月夜忆舍弟》:在月光下表达思念之情,与杨慎的“停杯待月邀”形成对比,展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杨慎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