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癸亥余以进士来临安年十九明年上元从舅》

时间: 2025-01-01 14:15:01

随计当时入帝城,笙歌灯火夜连明。

宁知六十余年後,老眼重来看太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随计当时入帝城,笙歌灯火夜连明。宁知六十余年后,老眼重来看太平。

白话文翻译:

我随意算算,那时我进入帝都的年龄,正好十七岁。笙歌和灯火交相辉映,夜晚明亮得如同白昼。谁能想到,六十多年后,我的眼睛已老,再次看到的却是盛世太平的景象。

注释:

字词注释:

  • 随计:随便估算。
  • 帝城:指京城,古代帝王的都城,这里特指宋朝的临安。
  • 笙歌:指音乐和歌唱,常用来形容热闹的场景。
  • 灯火:指灯光,形容夜晚明亮。
  • 宁知:岂能想到,表示惊讶的语气。
  • 老眼:年老的眼睛,指视力衰退。
  • 重看:再次看,重新审视。
  • 太平:指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六十余年:指的是自入帝城以来的漫长岁月,反映了作者的沧桑经历。
  • 太平:与古代“太平盛世”的理念相联系,表示国家的繁荣昌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描写个人情感和国家兴亡著称,风格豪放,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青春往事的回忆和对国家安定的感慨。六十年的岁月让他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动荡,表达了他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和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年轻时进入帝城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光辉岁月的怀念与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当时的繁华景象,笙歌与灯火交织,形成一幅热闹的画面,仿佛把读者带回到那个充满生机的青春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游意识到自己已是鬓发斑白,眼神模糊,却依然重温那份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在情感上,诗中流露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国家稳定的欣慰。陆游作为一位经历了多次战乱的诗人,内心深处渴望和平的情感显得尤为真切。这种情感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期盼。

诗的末尾“重来看太平”,不仅是对个人眼前安宁生活的感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强烈的历史意识:经历了风雨后,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日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随计当时入帝城:作者回忆自己当初进入帝都的年龄,表达青春的懵懂与美好。
  • 笙歌灯火夜连明:描绘年轻时的繁华盛景,表现出当时的欢乐氛围。
  • 宁知六十余年后:感叹时间的流逝,六十年后的自己已不再年轻。
  • 老眼重来看太平:表达对国家安宁的欣慰,虽已年老,但依然对生活充满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笙歌灯火”与“夜连明”,形成整齐的音韵美。
  • 比喻:将夜晚的灯火比作白昼,形象地表现出当时的热闹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意在表达对青春的怀念和对国家太平的珍惜,反映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沧桑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城:象征权力和繁华的中心。
  • 笙歌:代表欢乐与活力,象征年轻时的美好时光。
  • 灯火:象征希望与光明,暗示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随计当时入帝城”中的“帝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北京
    • B. 临安
    • C. 洛阳
    • D. 南京
  2. 诗中“老眼重来看太平”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怀旧
    • B. 喜悦
    • C. 失落
    • D. 愤怒

答案:

  1. B. 临安
  2. A. 怀旧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王安石《登飞来峰》

诗词对比:

  • 比较陆游和辛弃疾的作品,陆游更注重个人情感和历史感,辛弃疾则更强调豪情壮志,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思与期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