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村北村鼓鼕鼕,
刲羊刺豕祭潭龙。
一生衣食财取足,
百世何妨常作农。
白话文翻译:
南村和北村的鼓声响起,
宰杀羊和猪来祭奠潭龙。
一辈子衣食无忧,
百世之后又何妨继续耕作呢?
注释:
- 鼕鼕:鼓声,形容鼓声的响亮。
- 刲羊刺豕:刲羊指宰杀羊,刺豕指刺杀猪,都是祭祀时的传统行为。
- 潭龙:可能指当地祭祀的水神或龙神。
- 财取足:衣食足,生活富足。
- 百世:代代相传,长久的意思。
- 常作农:持续从事农业生产。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潭龙”可能与古代对水神的崇拜有关,古人常会通过祭祀来祈求丰收和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文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心,诗风豪放而又深沉,常表现出对农业和乡村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春日杂兴”系列诗作是陆游在晚年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农民生活的赞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北村庄的鼓声和祭祀活动,展现了乡村的生机与传统文化。在春日的背景下,鼓声不仅传递了节日的喜庆,也象征着人们对丰年和幸福的期盼。诗人在这里以祭祀活动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土地的依恋和对农民生活的认同,传达出一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
“一生衣食财取足”的句子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满意的态度,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态度的追求:安定、简单且充实的生活。最后一句“百世何妨常作农”更是强调了一种世代相传的农耕文化,表明他对农业的尊重和推崇,认为即使在未来的岁月里,从事农耕依旧是值得的生活方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村北村鼓鼕鼕:以鼓声引入,表现了乡村的节日气氛。
- 刲羊刺豕祭潭龙:描述了祭祀活动,表现了农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 一生衣食财取足:诗人回顾自己的生活,表达了对生活富足的满足感。
- 百世何妨常作农:强调农业的重要性,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延续的。
修辞手法:
- 对偶:前两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鼓声与乡村生活的结合,象征着传统与生机。
- 排比:通过“刲羊刺豕”形成的连续动作,表现了祭祀的庄重与传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强调了农业的价值和传统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宁静而充实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 鼓声:象征着节日的欢乐和乡村的活力。
- 羊与猪:祭祀中的动物,代表着丰收的象征和对自然的敬畏。
- 潭龙:寓意着神灵的庇佑,代表着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鼕鼕”指的是什么?
- A. 风声
- B. 雨声
- C. 鼓声
- D. 号角声
-
诗人在诗中对农业的态度是?
- A. 轻视
- B. 反感
- C. 尊重
- D. 忽视
-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
- A. 个人成就
- B. 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
- C. 战争与和平
- D. 旅行与冒险
答案:
- C. 鼓声
- C. 尊重
- B. 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春日杂兴》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有着相似的主题,都是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陆游通过祭祀描绘了乡村的传统,而陶渊明则通过田园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两者都表现出对农业的尊重和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