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斜红翠叠
作者: 向子谦 〔宋代〕
斜红翠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白话文翻译:
在斜斜的红色与翠绿交织中,哪位花神前来献上吉祥?
那华丽的衣裳,似乎是用天上的锦缎裁剪而成。
它的香气和质地都非常奇妙,却又不耐世间的风与日晒。
我特意将它遮掩起来,不要让春光匆匆流逝而归。
注释:
- 斜红翠叠:斜斜的红色和重叠的绿色,形容花朵的颜色。
- 何许花神:指的是哪个花神,表达对美丽花神的好奇。
- 粲粲裳衣:形容衣服华丽的样子。
- 天孙锦:传说中的美丽锦缎,象征珍贵。
- 真香妙质:形容花的香气和质地都很优雅。
- 不耐:意为不能承受或不耐受。
- 着意遮围:特意遮掩。
- 莫放春光造次归:不要让春天的光景匆忙过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向子谦,宋代诗人,以词作见长,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物与细腻情感,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可能是在春天时分,感受到春花烂漫的美景,激发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作者通过描写花的美丽,表达对春天的珍惜,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而令人印象深刻。起首的“斜红翠叠”便立刻勾勒出一幅春天的美景,鲜花盛开的画面呼之欲出。接下来,诗人用“何许花神来献瑞”引出了对花神的思考,似乎是在探寻自然美背后的神秘。整首词通过对花朵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美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粲粲裳衣”展现了花朵的华美,而“割得天孙锦一机”则将花的美丽与天上的珍贵锦缎相提并论,进一步增强了花的珍贵感。接下来的“真香妙质”描述了花的香气和质地,生动地传达了其芬芳的特质。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不耐世间风与日”则隐含了对花朵脆弱生命的感慨,表现出了一种无奈与惋惜。最后一句“莫放春光造次归”则是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渴望和对生命短暂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斜红翠叠:以生动的色彩描绘出春天的花朵,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
- 何许花神来献瑞:引发思考,花的美丽是否有神灵来祝福。
- 粲粲裳衣:形容花的华丽,暗示其非凡的出众。
- 割得天孙锦一机:将花的美丽比作天上的锦缎,强调其珍贵。
- 真香妙质:花的香气与质地都独特,传达出一种优雅。
- 不耐世间风与日:花的脆弱,无法抵挡自然的侵害。
- 着意遮围:表露出对美好事物的保护欲望。
- 莫放春光造次归:珍惜春光,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朵比作天上的锦缎,增强了花的珍贵感。
- 拟人:花神的描写,使得花与神灵之间建立了一种联系。
- 对仗:如“真香妙质”和“不耐世间风与日”,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春天美丽花朵的赞美,对自然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传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意象分析:
- 花:象征美丽与生命,代表春天的生机。
- 花神:象征自然的灵性与神秘。
- 锦:象征珍贵与华美,突出花的独特性。
- 春光:象征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花神”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灵性
- B. 人的智慧
- C. 时间的流逝
- D. 人生的辛苦
-
“粲粲裳衣”中的“粲粲”意为?
- A. 简单
- B. 辉煌
- C. 朴素
- D. 复杂
-
全诗体现了对时间的怎样态度?
- A. 轻视
- B. 珍惜
- C. 无奈
- D. 逃避
答案:
- A
- B
- B,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向子谦《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但向子谦更注重花朵的描写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与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赏析与鉴赏》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