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时间: 2025-01-04 09:53:36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水调歌头
作者: 向子諲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公幕府间。从游者,洪驹父徐师川苏伯固父子李商老兄弟。是夕登临,赋咏乐甚。俯仰三十九年,所存者,余与彦章耳。绍兴戊辰再闰,感时抚事,为之太息。因取旧诗中师川一二语,作是词。闰余有何好,一年两中秋。补天修月人去,千古想风流。少日南昌幕下,更得洪徐苏李,快意作清游。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谁知沧海成陆,萍迹落南州。忍问神京何在,幸有芗林秋露,芳气袭衣裘。断送余生事,惟酒可忘忧。
白话文翻译:
在公幕府的日子里,交游的朋友有洪驹、徐师川、苏伯固父子和李商等兄弟。那晚我登高吟咏,感到非常愉快。回首这三十九年,能留存的只有我与彦章的情谊。绍兴戊辰年再闰,感慨时事,令人叹息。于是我从旧诗中取出师川的一两句,作了这首词。闰年又有什么好呢,一年中竟有两次中秋。修补天空和月亮的人都已离去,千古以来的风流人物令人思念。年轻时在南昌的幕下,更加得到了洪、徐、苏、李等人的陪伴,快意地游玩。送走太阳眺望西岭,月亮升起在东楼。四十年过去了,唯有两人老去,白发苍苍。谁知道沧海已变成陆地,浮萍的踪迹落在南州。忍不住要问神京在哪里,幸好还有芗林的秋露,芳香袭人。断送余生的事,只有酒能够让我忘忧。
注释:
- 公幕府:指的是官府,诗人在官场的生活。
- 洪驹、徐师川、苏伯固、李商:这些是诗人交游的朋友。
- 绍兴戊辰:指的是绍兴年间的戊辰年。
- 补天修月: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和嫦娥奔月,暗指人事无常。
- 神京:指的是京城,即当时的汴京(今河南开封)。
- 芗林:指的是芗林中的香气,象征着美好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向子諲(1100年-1169年),字子諲,号松雪,宋代词人,晚号竹溪,著名的文人和政治家。他的词风格潇洒,语言清新,常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向子諲的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间深厚情谊的怀念。词中提到的交游朋友都是他生平的重要伙伴,反映出他对友情的重视。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许多读者。诗人在开头提到的闲游和登高吟咏,展示了他在官场之外的自由与乐趣。接着,诗人回首三十九年的经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友谊的珍惜。通过对“闰年”和“中秋”的描写,诗人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在表达个人情感时,向子諲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送日眺西岭”、“得月上东楼”,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在最后,诗人提到“惟酒可忘忧”,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展示了他对人生苦乐的淡然态度和对友情的深切追求。
整首词在抒情中融入了历史感与哲理思考,既有诗人的个人情感,也有对时代的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精神风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幕府间。从游者”:开篇谈论在官府的生活及交游的朋友。
- “俯仰三十九年,所存者,余与彦章耳”:回首往事,感慨岁月,强调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 “绍兴戊辰再闰”:提到特定年份,展示了历史的背景。
- “补天修月人去”:借用神话,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四十载,两人在,总白头”:时间的流逝,友人间的相伴,感叹人生的无常。
- “惟酒可忘忧”:以酒解愁,表达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补天修月”比喻人生的责任与追求。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西岭”、“东楼”等,构建了丰富的自然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时光流逝与友谊”的主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岭:象征远方的追求与理想。
- 东楼:代表高处的视野与人生的境界。
- 秋露:象征着清新与美好的事物,传递出宁静的气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补天修月”是用来表达什么?
- A. 人生的责任
- B. 美好的景象
- C. 友情的珍贵
- 向子諲在诗中回首多少年的经历?
- A. 三十年
- B. 三十九年
- C. 四十年
- 诗人在最后提到“惟酒可忘忧”,这是表达了他怎样的态度?
- A. 绝望
- B. 淡然
- C. 忧愁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月亮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但更倾向于抒发豪情壮志。
- 李白《将进酒》:侧重于饮酒作乐的豪放气概,与向子諲的细腻感伤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