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热》

时间: 2025-01-08 22:09:34

云势嶮于峰,金流断竹风。

万方应望雨,片景欲焚空。

毒害芙蓉死,烦蒸瀑布红。

恩多是团扇,出入画屏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热
作者:齐己 〔唐代〕

云势嶮于峰,金流断竹风。
万方应望雨,片景欲焚空。
毒害芙蓉死,烦蒸瀑布红。
恩多是团扇,出入画屏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酷热的夏日景象。云层在高峰上重重叠叠,似乎被风吹得断断续续,阳光透过竹林,金色的光芒如流动的水一般。人们期待着雨水的降临,只见到一片焦灼的景象,仿佛天空要被烧尽。酷热的天气使得芙蓉花枯萎,瀑布的水流也变得红艳,仿佛被蒸发得过于烦躁。众多的恩惠似乎只化为手中的团扇,来回在画屏间出入。

注释

  • 云势嶮于峰:云形状复杂、险峻地聚集在高峰之上。
  • 金流断竹风:阳光透过竹林,金色的光影在竹子间流动,风吹过时如同断裂的流动。
  • 万方应望雨: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在期待着雨水的降临。
  • 片景欲焚空:目之所及的景象仿佛要被烈火焚烧,表示炎热。
  • 毒害芙蓉死:酷热使得芙蓉花枯萎死亡,表现出极端天气的影响。
  • 烦蒸瀑布红:因热蒸发,瀑布的水流也显得红艳,给人烦躁的感受。
  • 恩多是团扇:在酷热中,手中扇子成了唯一的慰藉。
  • 出入画屏中:形象地描绘了扇子在画屏前的使用,反映了诗人对清凉的渴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字维翰,号弘道,生于盛唐时期。他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生活细腻的观察而闻名。齐己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态,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苦热》是在炎热的夏季创作而成,反映了诗人在高温天气中的苦闷与无奈。盛夏的酷热让人心烦意乱,诗人通过细致的描绘,传达了对清凉的向往和对自然气候变化的关注。

诗歌鉴赏

《苦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酷热夏季的压迫感。诗的开头用“云势嶮于峰”描绘了高耸的山峰与变化莫测的云,给人一种阴郁而压抑的感觉。接着,阳光透过竹林的“金流”则展现了光与影的变幻,给炎热的环境增添了一丝美丽的对比。

诗中“万方应望雨”一句,表现了人们对雨水的期待,反映出当时的干旱与焦虑。而“片景欲焚空”则将这种焦虑推向高潮,仿佛一切都在烈日下扭曲、干枯。接下来的“毒害芙蓉死”句,进一步加强了酷热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诗人通过芙蓉的枯萎,传达了对自然的无奈与悲哀。

最后两句“恩多是团扇,出入画屏中”,则是对炎热的温柔反抗,团扇成为了夏日的一剂解药,尽管微不足道,却是人们在酷热中唯一的安慰。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酷热的控诉和对清凉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势嶮于峰:描写高峰上的云,给人以压迫感。
  • 金流断竹风:阳光透过竹林,创造出动感与美感。
  • 万方应望雨:人们对降雨的期盼,表现出干旱的困境。
  • 片景欲焚空:强调酷热的影响,增加紧迫感。
  • 毒害芙蓉死: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反应。
  • 烦蒸瀑布红:用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天气的炎热。
  • 恩多是团扇:团扇象征了人们在酷热中寻求的慰藉。
  • 出入画屏中: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增添了生活的细腻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金流”比喻阳光的流动,增强了诗意。
  • 拟人:用“毒害”来形容自然现象,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全诗的结构和韵律使之具有和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酷热的控诉,表现了人在极端天气下的苦闷与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变化与未知。
  • 金流:象征光明与希望。
  • 芙蓉:象征美丽与脆弱。
  • 团扇:象征清凉与慰藉。

这些意象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更在情感上引发共鸣,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深刻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流”是指什么?

    • A. 竹林间的水流
    • B. 阳光透过竹林
    • C. 黄金的流动
    • D. 风吹动的竹子
  2. “毒害芙蓉死”句中,芙蓉花的枯萎反映了什么?

    • A. 美丽的消逝
    • B. 酷热的影响
    • C. 自然的规律
    • D. 生活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团扇”象征了什么?

    • A. 美丽的装饰
    • B. 夏日的清凉
    • C. 人们的期待
    •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其主题更倾向于壮阔与豪情,而齐己的《苦热》则专注于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苦闷,二者在视角和情感基调上有着显著的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介绍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