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南平王赐山鸡》
时间: 2025-01-07 23:47: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南平王赐山鸡
——齐己 〔唐代〕
五色文章类彩鸾,
楚人罗得半摧残。
金笼莫恨伤冠帻,
玉粒颁惭剪羽翰。
孤立影危丹槛里,
双栖伴在白云端。
上台爱育通幽细,
却放溪山去不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美丽的山鸡,五色斑斓的羽毛如同华丽的文章,楚地的人们却将它捕获,导致它受到伤害。即使被困在金笼中,也不要怨恨自己失去的冠帻;即使只剩下几粒玉米,也要为失去的羽毛感到羞愧。孤独的身影在红色的栏杆里摇晃,双双栖息在白云之上。诗人对这种细腻的情感深有感触,但却又愿意将它放逐到溪山之中,这样的选择其实并不困难。
注释
- 五色文章:指五彩斑斓的羽毛,形容山鸡的美丽。
- 楚人:指楚地的人,可能暗指捕鸟者。
- 金笼:豪华的囚笼,代表被囚禁的状态。
- 玉粒:指谷物,象征生存的基本需求。
- 丹槛:形容栏杆的颜色,暗示囚禁的环境。
- 双栖:形容成双成对的鸟儿,象征自由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704年-770年),字景升,号清江,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以描绘山水、咏物为主。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齐己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逐渐被赋予更多的文化责任之时。诗中通过山鸡的意象,反映了对自由的渴望与对束缚的反思。
诗歌鉴赏
《谢南平王赐山鸡》是一首通过山鸡的形象寄托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用“五色文章类彩鸾”描绘了山鸡的华丽,象征着生命的美丽和活力。然而,楚人捕获山鸡的行为,反映出人性对美的掠夺和破坏。金笼的意象不仅传达了对被禁锢状态的无奈,还有一种对失去自由的深切忧伤。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对比,展现了即使在困境中,山鸡依然要面对现实。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生命尊严的思考,强调即使身处逆境,仍要珍惜每一粒“玉粒”,不要因失去而感到羞愧。孤立的影子与双栖的伴侣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孤独与陪伴的复杂情感。
最后,诗人提到“上台爱育通幽细”,表达了对细腻情感的珍视,但他又选择将这些情感放逐到溪山中,反映出一种无奈的选择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矛盾的情感使整首诗充满深意,既表达了对美的渴望,也揭示了对现实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色文章类彩鸾:山鸡色彩斑斓,像美丽的文章,让人赏心悦目。
- 楚人罗得半摧残:楚地的人捕获它,导致它受到伤害,暗示人对自然的侵犯。
- 金笼莫恨伤冠帻:即使被关在金笼里,也不要怨恨自己失去的荣耀,表达了对命运的接受。
- 玉粒颁惭剪羽翰:即便只剩下几粒粮食,也应为失去的羽毛感到羞愧,隐喻对失去自由的反思。
- 孤立影危丹槛里:孤独的身影在栏杆里摇晃,传达了被囚禁的孤独感。
- 双栖伴在白云端:双双栖息在白云之上,象征自由与和谐的生活。
- 上台爱育通幽细:表达了对细腻情感的珍视与爱护。
- 却放溪山去不难:最终选择将这些情感放逐到溪山中,反映了对自由的渴望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鸡比作华丽的文章,表现其美丽。
- 对仗:如“孤立影危丹槛里,双栖伴在白云端”,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赋予山鸡情感,使其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山鸡的意象,探讨自由与束缚的主题,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深刻的无奈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鸡:象征着自然的美丽与自由。
- 金笼:代表束缚与囚禁,隐喻对美好事物的破坏。
- 白云:象征自由与梦想,代表向往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笼”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束缚
- C. 富贵
- D. 荣耀
-
“双栖伴在白云端”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和谐
- C. 悲伤
- D. 怀念
-
诗人在最后一句选择了什么?
- A. 留在城市
- B. 逃到山林
- C. 继续悲伤
- D. 不再思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问答》——王维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比对齐己的《谢南平王赐山鸡》和王维的《山中问答》,两者均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但齐己更加关注自由与束缚的矛盾,而王维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两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示了诗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齐己诗文解析》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