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郑谷郎中
作者: 齐己 〔唐代〕
人间近遇风骚匠,
鸟外曾逢心印师。
除此二门无别妙,
水边松下独寻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世间偶然遇到才华横溢的诗人(风骚匠),以及在鸟儿的叫声中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心印师)。除此之外,世间再没有别的奇妙之处,我只能在水边的松树下独自思索。
注释:
- 风骚匠:指擅长诗词创作的人,风骚指文采斐然。
- 心印师:指心灵契合的朋友或师长,印指印象、感受之意。
- 二门:指两种不同的艺术或境界。
- 水边松下:水边的松树下,象征清幽的环境,适合思考。
典故解析:
“风骚”一词源于中国古代文学中对文人风采的赞美,尤其是在诗词创作上具有重要地位。“心印”可以理解为灵魂的共鸣,强调人与人之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松树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代表了诗人追求理想和清静的心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字子文,号寒山,唐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他的诗常常融入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中期,正值文人相聚、文化繁荣的时期,齐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表达了对诗友的欣赏与对艺术追求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两个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艺术和友谊的高度追求。首句中“风骚匠”展示了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敬仰。接着“心印师”则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谊,表明了共同追求理想的志同道合。最后两句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在水边的松树下独自思索,表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整体上,诗词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超凡脱俗的精神。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间近遇风骚匠:在世间偶然遇到擅长诗词的朋友,表达了对才华的欣赏。
- 鸟外曾逢心印师:在鸟鸣声中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强调了心灵的相通。
- 除此二门无别妙:除了这两种艺术,世间再没有更妙的事物。
- 水边松下独寻思:在水边的松树下独自沉思,表现出一种孤独而深刻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风骚匠”与“心印师”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使用“水边松下”构建了宁静的意境,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清净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艺术的珍视,以及在世俗喧嚣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是对理想生活的一种追求。
意象分析:
- 风骚:象征着文采和艺术,代表了追求卓越的精神。
- 心印:象征着心灵的契合,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 水边松下:象征静谧和思考的空间,代表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风骚匠”指的是:
- A. 擅长书法的人
- B. 擅长诗词的人
- C. 艺术家
- D. 音乐家
-
诗中提到的“心印师”意味着:
- A. 师长
- B. 灵魂伴侣
- C. 朋友
- D. 心灵导师
-
诗人最后一行表达的情感是:
- A. 兴奋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快乐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齐己的“寄郑谷郎中”与李白的“静夜思”均表达了对友谊和内心情感的思考,但齐己的诗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和深刻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