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客往湘江
作者:李端 〔唐代〕
识君年已老,孤棹向潇湘。
素发临高镜,清晨入远乡。
三山分夏口,五两映涔阳。
更逐巴东客,南行泪几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已经识得你年纪已大,孤舟划向潇湘。
白发映照在高镜之中,清晨时分你将去远方。
三座山在夏季的渡口分开,五条船影映照在涔水之阳。
我又追随巴东的客人,南行途中泪水已流下几行。
注释
字词注释:
- 识君:认识你,指对朋友的熟悉。
- 孤棹:孤单的船桨,象征孤独的旅程。
- 潇湘:指湘江,风景秀丽,常用于表达离别情感。
- 素发:白头发,象征年纪的增长。
- 高镜:高悬的镜子,象征自照、反思。
- 夏口:夏季渡口,意指渡过的地方。
- 五两:五条船。
- 涔阳:涔水的阳光,水面反射的光影。
- 巴东客:巴东是地名,指来自巴东的旅客。
- 南行:向南方旅行,象征离别的方向。
- 泪几行:泪水流下几行,表达离别的伤感。
典故解析:
- 潇湘:潇湘地区在古代被视为风景如画之地,常用于诗词中表达思乡与离别之情。
- 巴东:位于今湖北省,是古代重要的水路运输中心,与湘江相通,常作为诗歌中旅途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字子游,号止庵,唐代诗人,生活于中唐时期,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尤以送别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伤。历史上,湘江是许多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离别时的哀伤情绪常常受到诗人们的青睐。
诗歌鉴赏
《送客往湘江》以其简洁而深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无奈之情。首句“识君年已老”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对象,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情感距离,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对友人年迈的关切与不舍。接下来的“孤棹向潇湘”,孤舟的意象不仅描绘了旅途的孤独,也象征着作者在送别时的孤寂心情。
“素发临高镜,清晨入远乡”两句,运用了白发与镜子的对照,反映出人生的无常和流逝,清晨的出发更让人感受到离别的匆忙与不舍。第三联通过“三山分夏口,五两映涔阳”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事的交融,诗人在此不仅是在送别,也是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祝福。
最后一句“更逐巴东客,南行泪几行”以泪水的流淌,表达了诗人心中的伤感与不舍,深化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整首诗以离别为主线,情感真挚动人,既有对友人的关怀,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识君年已老:认识你已经年纪不小,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
- 孤棹向潇湘:孤独的船桨划向湘江,暗示旅途的孤独与离愁。
- 素发临高镜:白发在镜中映照,象征岁月的流逝与自省。
- 清晨入远乡:清晨出发前往远方,渲染了离别的急迫感。
- 三山分夏口:三座山在夏季的渡口分开,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
- 五两映涔阳:五条船影映照在涔水的阳光下,体现了生动画面。
- 更逐巴东客:再追随巴东的旅客,暗示对离别的无奈与继续前行。
- 南行泪几行:南行的途中泪水流下几行,直接表达了内心的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孤棹向潇湘”与“素发临高镜”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如山、水、船)和人生境遇(如离别、孤独)交织,构成丰富的情感内涵。
- 比喻:如“素发临高镜”比喻时光流逝,表现了对老年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深情送别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祝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潇湘:象征美丽与离愁。
- 孤棹:象征孤独的旅程与内心的寂寞。
- 素发:象征时光的流逝和年华的易逝。
- 高镜:象征自照与反思。
- 三山与五两: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体现离别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诗中“孤棹”指的是什么?
A. 船桨
B. 船
C. 朋友
D. 自己 -
填空题
“素发临高镜,清晨入远乡”中的“素发”是指_____。 -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潇湘”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对/错)
答案:
- A
- 白头发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送友人》:同样表达送别的情感。
-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与李端《送客往湘江》:前者豪放,后者细腻,两者都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端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