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春仲寄汝上王恒、颍川沈冲(一作中)》
时间: 2025-01-17 19:4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隐者守恬泊,春山日深净。
谁知蟠木材,得性无人境。
座隅泉出洞,竹上云起岭。
饥狖入山厨,饮虹过药井。
前溪堪放逸,仲月好风景。
游目来远思,摘芳寄汝颍。
白话文翻译:
隐士安静地守着自己的居所,春山的阳光在深处显得格外清净。
谁能知道那蟠曲的树木,竟能在这无人之境中获得性情的宁静?
座位的一角,泉水从山洞中流出,云雾在竹林之上飘荡。
饥饿的猴子进入山中的厨房,饮水时竟然像虹一样飞过药井。
前面的溪水适合放松心情,仲春的月亮带来了美好的风景。
我游目四望,思绪万千,采摘的花朵寄给你,愿寄托我的情感。
注释:
- 隐者:指隐居的人,通常是追求清静生活的士人。
- 蟠木:形状扭曲的树木,象征自然的原始状态。
- 得性:意指获得本性或性情的宁静。
- 饥狖:饥饿的猕猴。
- 饮虹:饮水如虹,形容水流清澈。
- 仲月:指阴历的二月,春季之月。
- 汝颍:寄托给你的情感,颍川指的是沈冲的故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起(约 726-786),字仲明,唐代诗人,出身于新安(今安徽)。他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写隐逸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隐逸风潮并存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山的宁静与隐者的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山中春仲寄汝上王恒、颍川沈冲》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隐者在春山中安静生活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的美好与人心的宁静。开头两句“隐者守恬泊,春山日深净”直接引入了隐者的生活状态,恬静的环境与内心的平和相得益彰。
接下来的描写则将目光转向自然,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蟠木、泉水、竹林等意象,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也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诗中的“饮虹过药井”一句,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灵动与生机,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最后两句“游目来远思,摘芳寄汝颍”则将情感寄托于友人,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也从侧面反映了隐者的孤独与对外界的渴望。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流畅自然,其意境更是深远悠长,使人能够感受到隐士的心境与春山的无限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隐者守恬泊:隐士安静地守着自己的居所,暗示宁静的生活状态。
- 春山日深净:春天的山中阳光透彻,环境清新,描绘出自然的美好。
- 谁知蟠木材:引发思考,谁能知晓这种扭曲树木的存在,似乎在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
- 得性无人境:强调隐士在无人之境中获得心灵的宁静。
- 座隅泉出洞:描绘泉水从山洞流出的生动场景,表现自然的灵动。
- 竹上云起岭:云雾缭绕在竹林上,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饥狖入山厨:描绘猴子进入厨房的有趣场景,增添生活气息。
- 饮虹过药井:形象地表现了水流的清澈,隐喻自然的纯净。
- 前溪堪放逸:前方的溪水适合放松心情,表达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
- 仲月好风景:仲春的月亮带来了美好的风景,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 游目来远思:四处游览,思绪万千,表现了诗人的思考与感悟。
- 摘芳寄汝颍:愿意将采摘的花寄给友人,寄托了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饮虹”形象地比喻水的清澈。
- 拟人:如“云起岭”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此诗通过描绘隐者的生活与自然景色,反映了作者对清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隐士的孤独与超然。
意象分析:
- 隐者:象征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
- 春山:象征生机与希望,体现了自然的美好。
- 蟠木:象征自然的原始与复杂。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纯净。
- 竹林:象征高洁与坚韧,常与隐士生活联系在一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隐者”指的是: A) 隐居的人
B) 旅行的人
C) 商人
D) 学者 -
“饮虹过药井”中“虹”指的是: A) 彩虹
B) 清水
C) 山泉
D) 云彩 -
诗中提到的“仲月”指的是: A) 正月
B) 二月
C) 三月
D) 四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夜喜雨》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隐逸生活与自然景色,但通过秋天的意象,表现的情感则显得更加沉郁与深远。
- 李白的《庐山谣》则以更为豪放的风格,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激烈互动,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