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雷雨夜赋绝句
电飞窗上明如月,
雨溜檐前响过泉。
蠢动有生皆发蛰,
是龙那得不升天。
白话文翻译:
在雷雨的夜晚,闪电照亮窗户,明亮如同月光;雨水从屋檐滴落,声响如同泉水流淌。万物在这个时刻都似乎在蠢动,像是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难道龙不应该在这样的时刻飞升天际吗?
注释:
- 电飞:闪电飞入窗户,形容雷雨夜的景象。
- 雨溜:雨水从屋檐滴落。
- 响过泉:声响过于泉水,指雨水滴落的声音。
- 蠢动:形容生物从沉睡中苏醒,感到不安。
- 发蛰:指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
- 是龙:这里的龙象征着飞升、希望和力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蒋重珍,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其作品常涉及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往往通过描写自然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诗人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产生灵感,感受到生命的律动与自然的力量,写下了这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绝句。
诗歌鉴赏:
这首《雷雨夜赋绝句》通过描绘雷雨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开篇即以“电飞窗上明如月”展现出闪电的明亮,营造出一种激烈而又神秘的气氛。接着,借“雨溜檐前响过泉”描写雨水的滴落声,进一步增强了雷雨夜的动感,仿佛天地间的万物都在为这场雨而欢呼。
“蠢动有生皆发蛰”一句,将读者的视线从自然现象转向生命的状态,暗示着在这场雷雨的洗礼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最后一句“是龙那得不升天”,则以龙的形象象征着希望和力量,呼应了前面的描写,表达出一种渴望飞升、追求理想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传达了人与自然、生命与宇宙的深刻联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电飞窗上明如月:描绘了雷雨夜闪电的明亮,似月光般照亮窗户,增强了夜的神秘感。
- 雨溜檐前响过泉:雨水从屋檐上滴落,声音清脆,像泉水流动,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蠢动有生皆发蛰:暗示自然界的万物因雨而复苏,展现出生机与变化。
- 是龙那得不升天:用“龙”作为飞升的象征,表达对生命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电飞窗上明如月”,将闪电比作月光,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把自然现象赋予生命,如“蠢动有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雷雨夜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尊重,传达出一种渴望追求理想、冲破束缚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雷雨:象征着力量与变化,暗示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电:代表着光明与突发的力量,象征着灵感与觉醒。
- 龙:象征着力量与理想的追求,代表着渴望飞升的心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雷雨夜中,闪电被比作什么?
- A. 星星
- B. 月光
- C. 太阳
- D. 灯光
-
诗中的“蠢动”主要指什么?
- A. 风的声音
- B. 生物的复苏
- C. 雨水的滴落
- D. 雷声的轰鸣
-
“是龙那得不升天”中,龙象征什么?
- A. 恐惧
- B. 生命
- C. 理想与希望
- D. 变化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中,李白描绘了月夜的宁静与思乡的情感,与蒋重珍的雷雨夜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人生感悟。
- 《春夜喜雨》中,杜甫通过描绘春雨的滋润,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雷雨夜赋绝句》中的自然景象呼应。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现象对人心灵的滋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