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衮山道中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虎啸狐鸣苦竹丛,
魂惊终日走蒙茸。
松林断处前山缺,
又见南湖数十峰。
白话文翻译:
在衮山的道路上,
虎啸和狐鸣在苦竹丛中回荡,
我整日魂不守舍,四处奔走,
在松林断处,前面山峦缺失,
又看见南湖上数十座山峰。
注释:
- 衮山:山名,位于中国,可能指代风景名胜。
- 虎啸狐鸣:描绘出山林中的自然声音,反映出环境的野性与原始。
- 苦竹丛:竹子种类,象征艰苦环境。
- 魂惊:形容心神不宁,受到惊吓。
- 蒙茸:指草木茂盛、杂乱的样子。
- 松林:指松树生长的地方,常常是隐秘而幽静的。
- 南湖:指南方的湖泊,可能是风景名胜。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彷徨,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石湖,江苏常州人,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游历衮山的途中,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恐惧。
诗歌鉴赏:
《衮山道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诗人在衮山之行中的心境。开头两句“虎啸狐鸣苦竹丛”,通过生动的声音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原始而又神秘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山林深处的野性与孤寂。紧接着的“魂惊终日走蒙茸”,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恐慌与不安,似乎在逃避或是探寻着某种东西。这种情感的转化,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后两句“松林断处前山缺,又见南湖数十峰”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变幻,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诗人敏锐地捕捉了大自然的细微变化,通过“前山缺”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的无常与不可捉摸。同时“南湖数十峰”的景象,又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宽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从惊恐到宁静的情感变化,既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也展示了自然的多样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虎啸狐鸣苦竹丛”:描绘了山林中的声音,表现出大自然的生动与野性。
- “魂惊终日走蒙茸”: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似乎在逃避某种未知的恐惧。
- “松林断处前山缺”:呈现出自然环境的缺失与变幻,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又见南湖数十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
-
修辞手法:
- 对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恐惧与宁静的转变。
- 拟人:通过声音的描写,使自然景观富有生命力。
-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思考,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孤独。
意象分析:
- 虎啸狐鸣:象征自然力量的狂野与不可控。
- 苦竹丛:象征艰难与困境。
- 松林:象征宁静与隐秘。
- 南湖数十峰:象征美丽与壮丽的自然景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 A. 老虎和狐狸
- B. 熊和兔子
- C. 狼和松鼠
-
“魂惊终日走蒙茸”中的“魂惊”是什么意思?
- A. 精神愉悦
- B. 心神不宁
- C. 睡觉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景象是什么?
- A. 星空
- B. 南湖数十峰
- C. 沙漠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景色,但更侧重于静谧与自然的和谐,而范成大的《衮山道中》则更多地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内心的挣扎。两者在意境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