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立秋二绝 其一
作者: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
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
且对西风贺立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在三伏天的酷热中,内心的烦闷和愁苦。虽然七月的暑气让人感到生活的沉重,但岁月已过半,不必再惆怅不已。面对即将到来的秋风,诗人决定庆祝立秋的到来。
注释
- 三伏:指一年中最热的三十天,通常在夏季。
- 熏蒸:指因高温而导致的潮湿和闷热的气候。
- 四大愁:形容因酷暑而引发的烦恼。
- 岁华:指一年中的时光。
- 休惆怅:意为停止忧愁,放下烦恼。
- 西风:秋天的风,象征着季节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景仁,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诗人、书法家和理学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为素材,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立秋时节,正值三伏天的末尾。诗人在炎热的夏季中感受到了生存的艰辛,但随着秋天的到来,他意识到岁月的流逝,决定以正面的态度迎接新的季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感受,融合了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象。在炎热的三伏天,诗人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和烦恼,表达了对夏季酷暑的无奈。然而,诗中又蕴含着一种积极的态度,随着季节的更替,诗人意识到岁月的流逝,决定放下惆怅,迎接秋风的到来。
诗的前两句“三伏熏蒸四大愁,暑中方信此生浮”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描绘了炎热的场景,再引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从愁苦中解脱出来的过程,表达了对秋天的期待与庆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伏熏蒸四大愁:在三伏炎热的天气里,诗人感受到四种愁苦,指的是因酷暑而产生的烦恼。
- 暑中方信此生浮:在炎热的夏季中,诗人意识到生活的无常与漂浮之感。
- 岁华过半休惆怅:已经过了一年的大半,不必再为过去的愁苦而感到忧伤。
- 且对西风贺立秋:面对即将到来的秋风,诗人决定庆祝立秋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开始。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炎夏与初秋的对比,深化了情感的转变。
- 拟人:将西风赋予了人性,增强了秋天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酷暑中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以及对秋天到来的期待。它鼓励人们放下烦恼,拥抱新的季节和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伏:象征炎热与困扰,代表着生活中的挑战。
- 西风:象征着秋天,代表着希望与新的开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立秋”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开始?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四大愁”主要是指什么? A. 对未来的渴望
B. 因酷暑而产生的烦恼
C. 秋天的到来
D. 生活的乐趣 -
诗人对立秋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忧愁
B. 期待与庆贺
C. 无所谓
D. 恐惧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秋兴八首》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比较范成大的《立秋二绝》与杜甫的《秋兴八首》,可以看出两位诗人在描写季节变化时的不同风格。范成大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在描写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社会的沉重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