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有感
作者:刘克庄 〔宋代〕
我与昔贤生异世,
昼思夜梦两微茫。
掉头随雾入东海,
被发乘风下大荒。
仙伯已寻丹灶地,
武皇亦返白云乡。
惟应诗卷留天地,
宝气虽埋斗有光。
白话文翻译:
我和古代的贤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
白天思考,晚上梦见,心中却感到模糊不清。
转过头,随雾进入东海,
披着头发,乘风而下,直入大荒之地。
神仙已经寻找到炼丹的地方,
武皇也回到了白云之乡。
唯有我的诗卷能够留存天地,
虽然宝贵的气息埋藏在斗里,依然闪耀着光芒。
注释:
- 昔贤:指古代的贤者。
- 微茫:指模糊不清,难以把握。
- 掉头:转过身。
- 东海:指东边的大海。
- 被发:披散头发,象征自由或不拘小节。
- 大荒:广阔的荒野或未知的地方。
- 仙伯:指神仙或高人。
- 丹灶:炼丹的地方。
- 武皇:指武帝,传说中的帝王。
- 宝气:指珍贵的气息或灵气。
- 斗有光:即使被埋藏,仍然有光辉。
典故解析:
- 仙伯:在道教文化中,仙伯是指那些已经成仙的人物,代表着超然的境界。
- 武皇:通常指汉武帝,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以其开创盛世而闻名。
- 诗卷留天地:表达了诗歌的永恒价值和艺术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天池,宋代著名词人、诗人,擅长词、诗,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其诗词常表达对历史、自然的感慨,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兴盛交替之际,刘克庄通过对古贤的思考,表达对历史的追忆与对当下的感慨,寄托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索。
诗歌鉴赏:
《有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思考。开篇即指出自己与古贤的时代差异,展现出一种孤独与迷茫。白天的思索与夜晚的梦境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纠结与追寻。接着,诗人用“掉头随雾入东海”的意象,暗示了对未知的探索与渴望,表现出一种向往自由与冒险的精神。
“仙伯已寻丹灶地,武皇亦返白云乡”这一句,诗人提到的历史人物,既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的反思。仙人寻求的是长生不老的丹药,而武皇则是追求权力与成就的象征。二者的成就与归宿,反衬出诗人对自身无奈的感慨。
最后,诗人表示,唯有诗歌能够留存于天地之间,虽被埋藏,但依然闪耀着光辉。这表明诗人对诗歌艺术的坚定信念,认为即使在现实的压迫下,诗歌依然能够传达思想与情感,超越时空。这种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成为了整首诗的核心思想。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我与昔贤生异世:表达了诗人与古代贤人的时代隔阂,感叹时光流逝。
- 昼思夜梦两微茫:白天思考与夜晚梦境的交织,传达出一种迷惘感。
- 掉头随雾入东海:象征向未知的探索,表现出自由与不羁。
- 被发乘风下大荒:突出一种洒脱与奔放的态度。
- 仙伯已寻丹灶地:提到的仙人,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武皇亦返白云乡:历史人物的成就与归宿,反映出诗人的感慨。
- 惟应诗卷留天地:强调诗歌的永恒价值。
- 宝气虽埋斗有光:即使埋藏,艺术的光辉也会透出。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歌比作光辉的宝气,表现其价值。
- 拟人:赋予诗歌以生命,强调其传承的力量。
- 对仗:整首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与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理想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厚情感,展示了在现实中追寻自由与理想的精神。
意象分析:
- 东海:象征着广阔与未知,代表着探索与冒险。
- 大荒:体现出一种原始与自由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的超脱。
- 丹灶:象征着理想与追求,代表着对长生与智慧的向往。
- 白云乡:代表理想的归宿与宁静,反映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昔贤”指的是谁?
- A. 现代诗人
- B. 古代的贤人
- C. 外国哲学家
-
诗人所描绘的“东海”象征着什么?
- A. 安逸
- B. 广阔与未知
- C. 现实生活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诗歌的无用
- B. 诗歌的永恒价值
- C. 诗歌的衰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思考,展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感慨,情感更加沉重。
- 李白的《静夜思》:也在表达对时间与空间的思索,但更倾向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意象清丽而富有诗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诗词研究》
- 《刘克庄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