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季父习静哀诗四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原文展示:
忆在婴儿日,常依少父傍。
不嗔仲容小,犹记阿宜长。
诲语祛蒙吝,埋辞愧惰荒。
从今有疑义,无复叩山房。
白话文翻译:
我还记得婴儿时期,总是依偎在年轻的父亲身旁。
对兄弟的幼小并不生气,仍然记得阿宜的长大。
教诲的话语去除了我幼时的无知,埋藏的词句让我感到羞愧与惰怠。
从今以后若有疑惑,再也不去叩问山房了。
注释:
- 婴儿:指幼小无知的年纪。
- 少父:年轻的父亲。
- 仲容:指兄弟,可能是指年纪稍大的兄弟。
- 阿宜:亲属的称谓,可能是指表兄弟或堂兄弟。
- 诲语:教导的话。
- 蒙吝:指无知和怠惰。
- 叩山房:叩门询问,山房通常指隐居的地方。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及的“山房”象征着隐士的生活与智慧的源泉,表达了对知识和教诲的渴望。同时,诗中提到的“阿宜”可能指的是与作者有过亲密接触的长辈或教导者,体现了对家庭和师长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家庭、友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回忆往昔之际,表达了对幼年时代的怀念,尤其是对长辈教诲的感激之情。诗中流露出对知识渴望的向往与对过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儿时与父亲、兄弟的亲密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温暖和师长教诲的深切怀念。诗人在描绘这些记忆时,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出对幼年的无知与现在成熟的反思,展现了成长过程中知识的积累与心态的变化。诗中“无复叩山房”的句子,传达出一种对独立思考的追求,表明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依赖自我而非他人的教导。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文字简练,既有怀旧之情,又有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在婴儿日:表达诗人对幼年时光的回忆,强调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常依少父傍:表现出幼年时对父亲的依赖与亲密。
- 不嗔仲容小:表明诗人对年幼兄弟的包容心态。
- 犹记阿宜长:回忆起与亲属之间的长久关系。
- 诲语祛蒙吝:指长辈的教诲帮助去掉了自己的无知与懒惰。
- 埋辞愧惰荒:对不求上进的羞愧感。
- 从今有疑义:表达出未来面对疑惑的决心。
- 无复叩山房:表示不再依赖他人的教导,追求自我成长。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忆在婴儿日,常依少父傍”使用了对仗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隐喻着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山房象征着教导的地方。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亲人的关系,展现了对成长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渴望,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激与未来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婴儿:象征无知和单纯。
- 少父:象征家庭的温暖与支持。
- 山房:象征隐士的智慧与教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刘克庄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
诗中提到的“山房”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智慧与教导
- C. 家庭
- D. 自然
-
诗人对兄弟的态度是?
- A. 生气
- B. 包容
- C. 无所谓
- D. 忽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 杜甫《春望》:流露出对家庭与社会的深切关怀。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均反映了对家庭和社会的关怀,但刘克庄更侧重于个人成长与自我反思,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刘克庄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