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邕州滕史君》

时间: 2025-01-01 11:42:13

千骑东方白玉镳,十眉环坐紫檀槽。

安南都护来鳌禁,建武将军握豹韬。

瘴雨蛮烟惊鼓角,朔云边雪满旌旄。

夕烽不到甘泉殿,尺一徵还近赭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骑东方白玉镳,
十眉环坐紫檀槽。
安南都护来鳌禁,
建武将军握豹韬。
瘴雨蛮烟惊鼓角,
朔云边雪满旌旄。
夕烽不到甘泉殿,
尺一徵还近赭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壮观的场景:千骑士骑着华丽的白马,十个眉目如画的美女环坐在紫檀木的车槽上。安南的都护前来禁制,建武的将军手握豹皮的武器。瘴气和雨雾让鼓声和号角声惊动,北方的云和边地的雪覆盖了旗帜。傍晚的烽火传不到甘泉殿,只有尺许的乐声才接近穿着红袍的人。

注释:

  • 千骑:指千名骑士,象征壮观的队伍。
  • 白玉镳:指马的鞍具,形容华美。
  • 安南都护:古代安南地区的官员,指代军事指挥官。
  • 建武将军:指历史上的建武时期的将军,代表军事力量。
  • 瘴雨蛮烟:指南方潮湿的气候及瘴气,影响战斗。
  • 夕烽:傍晚的烽火,传递信息的方式。
  • 甘泉殿:古代皇家宫殿,象征权力中心。
  • 尺一徵:指乐器的音调,表示音乐的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子厚,号青松,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写词与诗,作品多以豪放、奔放著称。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以及个人的抱负与理想。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与边疆战乱频繁之际。张孝祥通过描绘壮丽的场景,表达对战争和边防的关注,反映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军事的封闭。

诗歌鉴赏:

《赠邕州滕史君》是一首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诗作,张孝祥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南方边疆的壮阔景象。开头的一句“千骑东方白玉镳”,立刻将读者带入紧张的军事气氛中,骑士们骑着华丽的白马,气势磅礴。诗中提到的“安南都护”和“建武将军”,既是历史人物的象征,也是对南方军事力量的肯定。

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自然环境的描写,瘴气和雨雾的描绘,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更隐喻了南方地区的艰险与复杂。这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使得诗歌更加立体,既有对壮丽场面的赞美,也有对战争环境的深切忧虑。

最后两句“夕烽不到甘泉殿,尺一徵还近赭袍”则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夕阳西下,烽火无法传达到权力中心,暗示着军事与政治之间的距离感,而“尺一徵”象征着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在这首诗中,张孝祥不仅展现了边疆的壮丽与艰险,也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骑东方白玉镳:描绘骑士骑马的盛大场面,体现出豪华与威武。
  2. 十眉环坐紫檀槽:美女环坐,增加了诗的美感与人文色彩。
  3. 安南都护来鳌禁:安南的军事指挥官到来,增强了诗的历史感。
  4. 建武将军握豹韬:将军的形象鲜明,象征着勇猛与风范。
  5. 瘴雨蛮烟惊鼓角:自然环境对战斗的影响,表现出战争的艰辛。
  6. 朔云边雪满旌旄:描绘边疆的荒凉与冷酷,增加了诗的沉重感。
  7. 夕烽不到甘泉殿:信息传递的无力感,暗示政治与战争的隔阂。
  8. 尺一徵还近赭袍:乐声传达着和平的渴望,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千骑”与“十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白玉镳”与“豹韬”,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 排比:诗中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气势和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边疆壮丽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全与和平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环境的忧虑。通过描写人、马、自然的结合,展现出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场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玉镳:象征华美与尊贵,代表骑士的威严。
  • 紫檀槽:象征美丽与高贵,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 瘴雨蛮烟:象征南方的艰险环境,传达出战斗的困难。
  • 夕烽:象征信息传递的无力,暗示战争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千骑”指的是:

    • A. 一千个士兵
    • B. 一千匹马
    • C. 一千个美女
    • D. 一千个敌人
  2. “夕烽不到甘泉殿”中的“夕烽”指的是:

    • A. 早晨的信号
    • B. 傍晚的烽火
    • C. 夜晚的警报
    • D. 白天的消息
  3. 本诗表达的主要主题是:

    • A. 对和平的渴望
    • B. 对战争的赞美
    • C. 对边疆的忧虑
    • D. 对美女的赞美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张孝祥与杜甫的边塞诗,两者都描绘了战争的艰辛,但张孝祥更多表现出对壮阔场面的赞美,杜甫则更注重对士兵困苦生活的同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张孝祥研究》
  • 《边塞诗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