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万老六言》

时间: 2025-01-17 08:45:19

桑下不须再宿,囊中莫留一钱。

打鼓退高台寺,洗脚上五湖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桑下不须再宿,囊中莫留一钱。打鼓退高台寺,洗脚上五湖船。

白话文翻译:

不必再在桑树下过夜,钱包里也不要留下一分钱。敲鼓驱赶高台寺,洗脚后就上五湖的船。

注释:

  • 桑下:指桑树下的地方,桑树常用于养蚕,象征着田园生活。
  • 再宿:再过夜。
  • 囊中:口袋或钱包。
  • 莫留一钱:不要留下一分钱,表达了对金钱的轻视。
  • 打鼓:敲鼓,通常用于召集或驱赶。
  • 高台寺:指一座寺庙,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寺庙,象征着世俗或烦恼。
  • 洗脚:洗去旅途的疲惫。
  • 五湖船:象征着出行和自由,五湖指广阔的水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安,号梅溪,南宋时期的词人和诗人,出身于士族。张孝祥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尤其擅长词作,其作品多表现豪情壮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送万老六言》写于张孝祥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诗中流露出对世俗烦扰的厌倦,以及对远行、放逐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富有节奏感,运用对仗和排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态度。首句“桑下不须再宿”,直接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屑,透露出一种追求自由、放逐心灵的愿望。紧接着的“囊中莫留一钱”,更是将这种态度推向极致,暗示金钱在精神追求面前的微不足道。

后面的“打鼓退高台寺”,则通过打鼓的形象传达出一种驱赶世俗烦恼的决心,高台寺象征着世俗的束缚与烦恼,诗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精神上的解脱。最后一句“洗脚上五湖船”,不仅暗示了旅途的开始,更隐喻着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五湖四海的意象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与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展现了张孝祥作为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情怀。通过对日常生活的反思与超越,诗人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别具一格的诗意画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桑下不须再宿: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摒弃,暗示离开熟悉的环境。
  2. 囊中莫留一钱:强调放下物质的束缚,追求精神的自由。
  3. 打鼓退高台寺:用打鼓的方式象征着驱逐烦恼,强烈的动感传达出一种决绝。
  4. 洗脚上五湖船:象征着旅途的开始,表达了对未来自由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桑下”与“囊中”、“打鼓”与“洗脚”,形成音韵和谐。
  • 象征:高台寺象征着世俗的束缚,五湖船象征着自由与广阔的未来。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旅途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树:象征乡村生活与田园情怀。
  • 高台寺:象征着世俗烦恼与束缚。
  • 五湖:象征广阔的天地与自由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桑下不须再宿”意指什么? A. 继续留宿
    B. 不必再过夜
    C. 在桑树下休息

  2. “囊中莫留一钱”体现了诗人什么态度? A. 追求财富
    B. 轻视金钱
    C. 羡慕富贵

  3. “打鼓退高台寺”中的“打鼓”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召集朋友
    B. 驱赶烦恼
    C. 庆祝节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张孝祥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对自由的追求,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意境和隐居生活的理想,展现了两位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张孝祥《梅溪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