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家在东湖湖上头。
别来风月为谁留。
落霞孤鹜齐飞处,
南浦西山相对愁。
真了了,好休休。
莫教辜负菊花秋。
浮云富贵何须羡,
画饼声名肯浪求。
白话文翻译
我的家在东湖的湖上,
离开后,风月都为谁留恋?
在那落霞与孤雁齐飞的地方,
南岸的水与西边的山让我愁苦。
真是明了,还是要休息吧。
不要让菊花的秋天辜负了。
浮云般的富贵何必羡慕,
画饼般的名声又能求得什么?
注释
- 东湖:位于今湖北武汉,是一个著名的湖泊。
- 风月:指自然的风光和月色,此处引申为情感与思念。
- 落霞孤鹜:落日余晖下,孤独的雁群飞翔,描绘出一种凄凉的意境。
- 南浦西山:南岸的水与西边的山,形成了诗人对美景的惆怅之感。
- 菊花秋:象征着秋天的美好,尤其是在重阳节时赏菊。
- 浮云:比喻虚幻的富贵。
- 画饼:比喻空想或不切实际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孝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抒发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创作于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与人生哲理的思索中,反映了他在游历东湖时的心境。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的思念、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物质名利的淡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东湖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开篇“家在东湖湖上头”,简单而明了地揭示了诗人的归属。接着“别来风月为谁留”,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落霞孤鹜齐飞处”展现了极具画面感的自然景象,孤雁与落霞的意象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氛围。
后半部分“真了了,好休休”则显示出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主张放下对繁华的追求,珍惜眼前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最后两句“浮云富贵何须羡,画饼声名肯浪求”更是道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富足与对名利的无所谓,这种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洒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情感深沉,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在东湖湖上头:开篇直接表明了诗人的归属。
- 别来风月为谁留:表达对离别后的孤寂与感慨。
- 落霞孤鹜齐飞处:描绘出美丽而又略显凄凉的自然景象。
- 南浦西山相对愁:通过地理环境表达内心的愁苦。
- 真了了,好休休:反思人生,建议放下执念。
- 莫教辜负菊花秋: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错失良辰美景。
- 浮云富贵何须羡:告诫自己不必羡慕虚幻的富贵。
- 画饼声名肯浪求:强调追求名声的虚妄与空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浮云”比喻富贵的短暂与虚幻。
- 对仗:如“南浦西山”与“落霞孤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风月”为谁留,赋予自然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反思,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诗人通过对东湖美景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同时也强调了对生活的超然态度,鼓励人们珍惜当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湖:象征着归属与自然。
- 落霞:代表着美好与凄凉的交织。
- 孤鹜:象征孤独与思念。
- 菊花:象征着秋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淡然。
- 浮云:象征富贵的短暂与虚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哪个湖泊情有独钟?
A. 西湖
B. 东湖
C. 南湖
D. 北湖 -
“浮云富贵何须羡”中的“浮云”比喻了什么?
A. 自然景色
B. 短暂的富贵
C. 人生哲理
D. 生活的安宁 -
诗中提到的“菊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
B. 秋天的美好
C. 夏天的繁荣
D. 冬天的寒冷
答案
- B. 东湖
- B. 短暂的富贵
- B. 秋天的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与石孝友的《鹧鸪天》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陶渊明更侧重于隐逸生活的理想,而石孝友则强调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生命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楚辞》相关参考书目